%A 阎琦, 李爽, 滕方达, 吴芳妮, 梁淑娥, 张爱忠 %T 2018年辽宁地区两次大雾天气成因分析 %0 Journal Article %D 2020 %J 气象与环境学报 %R 10.3969/j.issn.1673-503X.2020.06.011 %P 91-97 %V 36 %N 6 %U {http://www.jme1984.net.cn/CN/abstract/article_3941.shtml} %8 2020-12-30 %X

应用能见度观测仪、风廓线雷达、加密自动站和常规气象观测等资料,从天气学角度对2018年1月17—18日和11月24—25日辽宁地区两次大雾天气特点及边界层热动力条件对大雾形成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次大雾天气表现与成因较为类似。大雾发展均有两个阶段,且天气背景条件相似。其中大雾第一阶段主要为辐射雾,辽宁中部位于弱辐合带上,大雾出现在偏南气流中,偏南风将海上水汽输送到营口—沈阳一带,辐射降温配合弱的上升冷却作用,形成近地面逆温,同时温度露点差减小、相对湿度增大,导致大雾爆发性发展。大雾第二阶段,在次日07—08时冷平流入侵近地面层,逆温层再次建立导致大雾发展,低层弱冷平流到达地面时间和位置是大雾精细化预报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