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孔琴心, 刘广仁, 李桂忱. 近地面臭氧浓度变化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可能影响[J]. 气候与环境研究, 1999, 4 (1): 61- 66.
doi: 10.3878/j.issn.1006-9585.1999.01.14
|
2 |
寇太记, 刘德鸿, 徐晓峰, 等. 臭氧污染对水稻土物理结构和氮磷钾含量的影响[J]. 土壤学报, 2012, 49 (6): 1164- 1169.
|
3 |
张鸿宇, 王媛, 卢亚灵, 等. 我国臭氧污染控制分区及其控制类型识别[J]. 中国环境科学, 2021, 41 (9): 4051- 4059.
doi: 10.3969/j.issn.1000-6923.2021.09.010
|
4 |
孙银川, 严晓瑜, 缑晓辉, 等. 中国典型城市O3与前体物变化特征及相关性研究[J]. 环境科学研究, 2020, 33 (1): 44- 53.
|
5 |
张晓东, 王冠, 王秀玲, 等. 2016—2019年唐山市臭氧污染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2, 38 (2): 62- 69.
|
6 |
胡晓, 王曙兴, 徐璐, 等. 宁波地区臭氧污染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J].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21, 44 (2): 72- 79.
|
7 |
符传博, 丹利, 徐文帅, 等. 2015—2018年海南省臭氧污染特征及其天气类型[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1, 37 (6): 27- 35.
|
8 |
曹庭伟, 吴锴, 康平, 等. 成渝城市群臭氧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 环境科学学报, 2018, 38 (4): 1275- 1284.
|
9 |
吴锴, 康平, 王占山, 等. 成都市臭氧污染特征及气象成因研究[J]. 环境科学学报, 2017, 37 (11): 4241- 4252.
|
10 |
韩余, 周国兵, 陈道劲, 等. 重庆市臭氧污染及其气象因子预报方法对比研究[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0, 36 (4): 59- 66.
|
11 |
曹云擎, 王体健, 高丽波, 等. 基于无人机垂直观测的南京PM2.5污染个例研究[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20, 25 (3): 292- 304.
|
12 |
胡景鹏, 莫菲, 孙敏. 基于旋翼无人机的北京城区PM2.5低空垂直分布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 2016, 13 (35): 8- 10.
|
13 |
毕道金, 何清, 李京龙, 等. 基于无人机垂直观测塔克拉玛干沙漠一次沙尘污染过程研究[J]. 环境科学学报, 2022, 42 (12): 298- 310.
|
14 |
王东生, 彭仲仁, 李白, 等. 基于多旋翼无人机平台的大气PM2.5垂直结构观测技术[J]. 装备环境工程, 2019, 16 (6): 35- 40.
|
15 |
廖志恒, 许欣祺, 谢洁岚, 等. 珠三角地区日最大混合层高度及其对区域空气质量的影响[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9, 35 (5): 85- 92.
|
16 |
程水源, 席德立, 张宝宁, 等. 大气混合层高度的确定与计算方法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1997, 17 (6): 512- 516.
|
17 |
岳海燕, 蒋媛, 顾桃峰, 等. 基于广州塔多层观测的城市臭氧污染垂直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J]. 环境科学学报, 2023, 43 (1): 54- 62.
|
18 |
Liu N W , Ren W H , Li X L , et al. Distribution and urban-suburban differences in ground-level ozone and its precursors over Shenyang, China[J]. Meteorology and Atmospheric Physics, 2019, 131 (3): 669- 6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