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董贞花, 齐伊玲, 孔海江. 河南省三次重污染过程的对比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9, 35(1): 18-25. |
[2] |
李爽, 丁治英, 赵欢, 邢蕊, 康晓玉, 韩艳凤. 2014年辽宁地区一次短时暴雨过程多尺度特征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8, 34(6): 75-83. |
[3] |
林毅, 李倩, 张凯, 李岚, 齐昕, 林中冠, 林松, 张运福. 气象条件对辽宁省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影响研究[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8, 34(3): 106-111. |
[4] |
毛卓成, 马井会, 瞿元昊, 余钟奇, 周广强, 许建明. 2015年上海地区空气质量状况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8, 34(2): 52-60. |
[5] |
梁碧玲, 张丽, 赖鑫, 魏晓琳. 深圳市臭氧污染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7, 33(1): 66-71. |
[6] |
缑晓辉, 严晓瑜, 刘玉兰, 桑建人. 银川地区大气颗粒物浓度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6, 32(6): 58-68. |
[7] |
明惠青, 张凯, 侯亚红, 关建华, 息涛, 蔡福, 赵淼, 郭宁, 王阳. 辽宁境内高铁沿线不良气象条件时空分布特征[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6, 32(6): 160-165. |
[8] |
吴昌广, 房雅萍, 林姚宇, 马晓阳, 王耀武, 王克桓. 湿热地区街头绿地微气候效应数值模拟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6, 32(5): 99-106. |
[9] |
艾凯, 郑益群, 曾新民, 陈浩伟. WRF模式不同云微物理方案对华西秋雨模拟影响[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6, 32(2): 1-10. |
[10] |
江杨, 何志新, 周昆, 朱红芳, 王东勇. 安徽地区山地与平原冻雨天气成因及特征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6, 32(2): 11-17. |
[11] |
黄容 郭丽娜 马艳 于粟冰. 2006—2012年青岛市空气质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5, 31(2): 37-43. |
[12] |
严晓瑜 缑晓辉 刘玉兰 杜娟娟. 银川大气污染物浓度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5, 31(2): 21-30. |
[13] |
邹旭东,杨洪斌,张云海,刘玉彻,汪宏宇. 辽宁中部城市灰霾天气数值模拟[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4, 30(6): 92-99. |
[14] |
顾婷婷,骆月珍,梁卓然,潘娅英. 1961—2010年浙江省冰冻灾害时空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4, 30(5): 120-124. |
[15] |
张楠,易笑园,朱立娟,王庆元. 地面气旋影响下两次华北暴雪(雨)过程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4, 30(5): 7-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