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海娜, 侯依玲, 赵春雨, 刘鸣彦, 王涛, 周晓宇, 崔妍, 敖雪, 易雪. CCSM4模式对东北气温和降水的模拟及预估[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9, 35(1): 72-78. |
[2] |
纪永明, 陈传雷, 蒋大凯, 任志杰, 孟莹, 才奎志, 张硕, 胡鹏宇. 基于雷达组网拼图的定量降水反演II:方案改进及综合评估[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9, 35(1): 79-87. |
[3] |
周文翀, 韩振宇. CMIP5全球气候模式对中国黄河流域气候模拟能力的评估[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8, 34(6): 42-55. |
[4] |
周德平, 苏航, 耿树江, 王扬锋, 洪也, 刘宁微. 辽沈地区不同高度大气冰核数浓度的飞机观测[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8, 34(6): 133-139. |
[5] |
李楠, 薛晓萍, 李鸿怡. 基于信息扩散的山东省日光温室风灾风险评估[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8, 34(5): 149-155. |
[6] |
孙玫玲, 李明财, 曹经福, 孙悦, 李骥. 利用采暖/制冷度日分析不同气候区建筑能耗的适用性评估[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8, 34(5): 135-141. |
[7] |
王波;李永生;王莹;班晋. 黑龙江省主汛期降水气候特征及预测检验评估[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8, 34(4): 52-58. |
[8] |
翟晴飞, 敖雪, 袁健, 单楠, 刘继, 曹剑秋. 基于区域历史回归法的辽宁地区一次人工增雨作业效果检验[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7, 33(6): 96-104. |
[9] |
郑凯, 安英玉, 韩书新, 李鹏, 高倩楠, 李冬楠. 高纬地区一次飞机人工增雨作业综合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7, 33(6): 105-111. |
[10] |
李红斌, 傅瑜, 张靖萱, 赵繁盛, 盖晓波, 何阳. 大连市冬季大气污染数值模拟及其对人工增雨(雪)作业的指示作用[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7, 33(5): 10-16. |
[11] |
杨阳, 王连仲, 周晓珊. 东北区域业务模式预报产品检验评估系统的建立及应用[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7, 33(4): 21-28. |
[12] |
王秋京, 王晾晾, 马国忠, 李帅, 姜丽霞. 黑龙江省主要农作物气象灾害气象服务贡献率及其效益评估[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6, 32(6): 142-147. |
[13] |
邹善勇, 王淑一, 邹皓羽, 王洪祥. 基于熵值赋权法的大连地区雷电危险度可拓学评估[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6, 32(6): 184-189. |
[14] |
李永生, 段春锋, 王莹. 多模式对东北地区月降水预测性能对比评估[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6, 32(5): 61-66. |
[15] |
毛炜峄, 陈颖, 曹兴. 单站寒潮降温过程强度评估指标及其在乌鲁木齐市的应用[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6, 32(5): 139-1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