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金巍,曲岩,卞韬,陈建军. 渤海北部沿海近岸雾的特征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2, 28(2): 40-43. |
[2] |
杨洪斌,邹旭东,张云海,汪宏宇,刘玉彻. 城市空气污染二氧化硫数值预报中的背景值对比研究[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0, 26(5): 69-72. |
[3] |
曹丽娟,肖苏君. 内蒙古自动站与人工观测数据差异对比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0, 26(5): 64-68. |
[4] |
赵雅轩,梁军,石小龙,朱晶,刘小初. 2009年深冬辽宁雨转暴雪和大雪过程对比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0, 26(5): 30-35. |
[5] |
陈传雷,阎琦,吴艳青,乔小湜,魏红,方斌. 2009年7月辽宁3次局地短时暴雨过程对比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0, 26(4): 12-16. |
[6] |
燕成玉,闵锦忠,崔粉娥,张宝贵. 秦皇岛市两次极端最低气温天气过程的对比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0, 26(3): 39-43. |
[7] |
金巍,曲岩,徐景文,马福安,王岩. 营口和鞍山城市气候变化对比分析及原因探讨[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8, 24(1): 44-47. |
[8] |
肇启锋,王天奎. 1996~2002年桃仙机场夏季雷暴回波参数对比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5, 21(4): 16-17. |
[9] |
何晓东,杨晓波. 一次连阴雨天气中不同降水过程的对比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5, 21(3): 9-10. |
[10] |
孟莹,卢娟,陈传雷. 辽宁3种旱涝指标的对比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4, 20(2): 22-23. |
[11] |
张宏秋,费杰. 一次秋季单站暴雨与夏季暴雨对比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4, 20(2): 11-12. |
[12] |
马秀红,吴艳青. 地面自动遥测与人工观测气温对比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3, 19(1): 37-38. |
[13] |
刘明晖. 丹东地面气象遥测记录与人工观测记录的对比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2, 18(4): 33-34. |
[14] |
王庸,高杰,张海娜. 自动气象站与人工站地面温度资料对比浅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2, 18(3): 45-45. |
[15] |
齐丽丽. 锦州两处风电场风能资源对比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2, 18(2): 28-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