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爽, 丁治英, 赵欢, 邢蕊, 康晓玉, 韩艳凤. 2014年辽宁地区一次短时暴雨过程多尺度特征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8, 34(6): 75-83. |
[2] |
杨元琴, 王继志, 张小曳, 车慧正, 仲峻霆. 2017年1月沈阳和松辽平原地区重污染过程气象条件影响机理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8, 34(6): 116-124. |
[3] |
陈磊, 俞科爱, 林宏伟, 孙军波, 蒋飞燕, 孙仕强. 宁波市大气混合层厚度变化特征及其与空气污染的关系[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7, 33(4): 40-47. |
[4] |
张莹, 贾旭伟, 杨旭, 王式功, 程一帆, 杨柳, 肖丹华. 中国典型代表城市空气污染特征及其与气象参数的关系[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7, 33(2): 70-79. |
[5] |
徐红, 陈军庆, 何斗太, 程攀, 王文, 朱玲, 晁华, 顾正强. 1980—2015年沈阳地区采暖期霾天气气候特征[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7, 33(2): 87-94. |
[6] |
吴昌广, 房雅萍, 林姚宇, 马晓阳, 王耀武, 王克桓. 湿热地区街头绿地微气候效应数值模拟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6, 32(5): 99-106. |
[7] |
艾凯, 郑益群, 曾新民, 陈浩伟. WRF模式不同云微物理方案对华西秋雨模拟影响[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6, 32(2): 1-10. |
[8] |
江杨, 何志新, 周昆, 朱红芳, 王东勇. 安徽地区山地与平原冻雨天气成因及特征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6, 32(2): 11-17. |
[9] |
邹旭东,杨洪斌,张云海,刘玉彻,汪宏宇. 辽宁中部城市灰霾天气数值模拟[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4, 30(6): 92-99. |
[10] |
张楠,易笑园,朱立娟,王庆元. 地面气旋影响下两次华北暴雪(雨)过程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4, 30(5): 7-14. |
[11] |
王开燕,邓涛,邓雪娇,李海洋, 赵小伟,祁秀香. 灰霾数值预报系统对不同天气型过程数值模拟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4, 30(5): 21-26. |
[12] |
任丽,杨艳敏,金磊,韩冰,关铭. 一次东北冷涡暴雨数值模拟及动力诊断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4, 30(4): 19-25. |
[13] |
程相坤,程航,徐杰,马雁军. 一次黄海海雾成因分析及数值模拟试验[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3, 29(6): 15-23. |
[14] |
谢今范,王玉昆,张亮,张婷,于莉. 数值模拟技术在风电场宏观选址上的应用[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3, 29(5): 148-153. |
[15] |
宋晓辉,田利庆,田秀霞,马鸿青,张功文,董方亮. 河北省一次回流暴雪的数值模拟[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3, 29(3): 8-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