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永生, 王永光, 王莹. 黑龙江省夏季降水主模态异常型前兆信号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7, 33(3): 29-35. |
[2] |
茅海祥,王文. 1960—2010年中国南方地区夏季旱涝时空分布特征[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2, 28(1): 90-95. |
[3] |
林苗青,杜勤博,翁武坤. 近40年南澳县大风特征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0, 26(4): 48-52. |
[4] |
黄向荣,邓斌,孙亚东. 合肥市主要灾害性天气特征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0, 26(1): 45-48. |
[5] |
谢秀英,谢秀琴. 1958—2007年福海县大风天气统计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9, 25(6): 52-55. |
[6] |
李明财,段丽瑶,杨艳娟,郭军. 天津市夏季降水日变化特征[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9, 25(6): 11-14. |
[7] |
孙莹,万丽岩,江静. 辽宁降水分区变化特征及夏季降水影响因子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8, 24(3): 18-23. |
[8] |
韩艳凤,徐长哲. 半个世纪以来鞍山市春夏季降水的变化特征[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6, 22(3): 27-29. |
[9] |
金巍,曲岩,黄素文. 近50年营口夏季降水异常年与前期海气环流特征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6, 22(1): 17-20. |
[10] |
何金海,吴志伟,祁莉,姜爱军. 北半球环状模和东北冷涡与我国东北夏季降水关系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6, 22(1): 1-5. |
[11] |
夏梅艳,陈艳秋,初少霞,王俊国. 2005年辽宁夏季降水预测评述[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5, 21(4): 3-5. |
[12] |
卢娟,陈传雷,潘静. 2004年辽宁夏季降水特点和环流形势特征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5, 21(3): 7-8. |
[13] |
郑媛,白春娟,胡兴库. 无霜期变化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4, 20(3): 23-24. |
[14] |
李长青,刘力威. 辽宁自然物候统计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4, 20(2): 44-46. |
[15] |
白春娟,房剑,果纯义. 近40年灯塔市农业积温变化趋势特征初探[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4, 20(2): 2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