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王博妮, 濮梅娟, 苗茜.  江苏地区连续性雾霾天气的污染物浓度变化和特征分析[J]. 大气科学学报, 2016, 39 (2): 243- 252. | 
																													
																						| 2 | 徐洁, 刘玉英, 李宇凡, 等.  延吉机场初选地雾的气候特征及影响因素[J]. 气象灾害防御, 2014, 21 (3): 12- 16, 21. | 
																													
																						| 3 | 张弘豪, 黄先伦, 殷宏南, 等.  阳江大雾气候特征和地面要素分析[J]. 广东气象, 2016, 38 (6): 42- 46. | 
																													
																						| 4 | 郭渠, 李瑞, 阮定伦, 等.  重庆地区冬季雾气候变化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8, 34 (5): 47- 56. | 
																													
																						| 5 | 王丹, 高红燕, 白庆梅, 等.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专用高速公路雾的特征及影响因子[J]. 陕西气象, 2018, (2): 16- 20. | 
																													
																						| 6 | 李永果, 马丽, 李芳, 等.  2001-2012年鲁南雾气候特征及形成机制[J]. 气象科技, 2015, 43 (4): 709- 714. | 
																													
																						| 7 | 郑秋萍, 林长城, 王宏, 等.  2006-2010年福建沿海城市群低能见度天气特征及影响因素[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3, 29 (5): 98- 105. | 
																													
																						| 8 | 何晨.  2015年鄂尔多斯市雾天特征及原因分析[J]. 环境与发展, 2016, 28 (6): 109- 112. | 
																													
																						| 9 | 田小毅, 张志薇.  长江沿海地区雾的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J]. 灾害学, 2019, 34 (1): 51- 55. | 
																													
																						| 10 | 石春娥, 邓学良, 余金龙, 等.  安徽省雾、霾、晴空天气的气象条件对比分析[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7, 22 (2): 242- 252. | 
																													
																						| 11 | 林文, 王宏, 谢祖欣, 等.  福州市低能见度天气特征及季节模型[J]. 自然灾害学报, 2016, 25 (1): 147- 157. | 
																													
																						| 12 | 陈东辉, 尚子澂, 宁贵财, 等.  环渤海地区雾天气分型及预报方法[J]. 气象, 2017, 43 (1): 46- 55. | 
																													
																						| 13 | 于志明, 王驷鹞, 马冬亮.  渤海海洋气象灾害天气分型与预报指标研究[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8, 34 (1): 106- 111. | 
																													
																						| 14 | 孟金平, 杨璐, 陈明轩, 等.  北京地区一次持续性雾霾天气分析[J]. 气象科技, 2018, 46 (4): 760- 767. | 
																													
																						| 15 | 花丛, 张碧辉, 张恒德.  2013年1-2月华北雾、霾天气边界层特征对比分析[J]. 气象, 2015, 41 (9): 1144- 1151. | 
																													
																						| 16 | 唐钱奎, 鲁燕, 张涛, 等.  2014年成都地区一次连续性大雾天气的成因分析[J].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18, 38 (1): 57- 61. | 
																													
																						| 17 | 刘爽, 王晓明, 赵源, 等.  2015年初秋松原地区一次大雾天气过程分析[J]. 气象灾害防御, 2016, 23 (4): 13- 15, 28. | 
																													
																						| 18 | 朱佳蓉, 漆梁波.  上海地区辐射雾演变成因及模式预报[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7, 33 (1): 1- 11. | 
																													
																						| 19 | 张礼春, 朱彬, 范晓青.  南京一次辐射雾过程的边界层特征[J]. 气象科技进展, 2014, 4 (4): 65- 68. | 
																													
																						| 20 | 黄翊, 彭新东.  边界层湍流参数化改进对雾的模拟影响[J]. 大气科学, 2017, 41 (3): 533- 543. | 
																													
																						| 21 | 李敏娜, 牛生杰, 张舒婷, 等.  南京雾-霾天气个例湍流运动特征的对比研究[J]. 气象学报, 2015, 73 (3): 593- 608. | 
																													
																						| 22 | 吴彬贵, 王兆宇, 解以扬, 等.  秋季天津城区雾中风速、温度和湿度的湍流统计特征[J]. 高原气象, 2013, 32 (5): 1360- 1367. | 
																													
																						| 23 | 吴彬贵, 张建春, 李英华, 等.  天津港秋冬季低能见度数值释用预报研究[J]. 气象, 2017, 43 (7): 863- 871. | 
																													
																						| 24 | 夏凡, 杨晓霞.  济南一次雾过程的数值模拟试验和成因分析[J]. 气象科技, 2017, 45 (1): 165- 171. | 
																													
																						| 25 | 王丽娟, 阳威, 何明琼, 等.  2014年初冬湖北省一次大雾成因分析和数值模拟[J].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7, 40 (3): 86- 92. | 
																													
																						| 26 | 闵爱莲, 刘磊, 张天风, 等.  MODIS和HJ-IB资料在江苏大雾监测中的应用[J].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7, 40 (1): 102- 107. | 
																													
																						| 27 | 魏凤英.  现代气候统计诊断与预测技术[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