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赵珊珊, 高歌, 黄大鹏, 何文平. 2004—2013年中国气象灾害损失特征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7, 33(1): 101-107. |
[2] |
梁冬坡, 孙治贵, 郭军, 郭玉娣, 王静, 徐俊德. 基于RS和GIS天津市津南区气象灾害风险区划研究[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6, 32(6): 116-121. |
[3] |
王秋京, 王晾晾, 马国忠, 李帅, 姜丽霞. 黑龙江省主要农作物气象灾害气象服务贡献率及其效益评估[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6, 32(6): 142-147. |
[4] |
张海娜, 李晶, 吕志红, 王艳, 林蓉, 戴欣童. 东北地区农业气象灾害的定量评估[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1, 27(3): 24-28. |
[5] |
王炜, 权循刚, 魏华. 从气象灾害防御到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的管理方法转变[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1, 27(1): 7-13. |
[6] |
王宏博,冯锐,戴萍,张玉书,纪瑞鹏,武晋雯,周恩泽. 农业气象灾害分析子系统与业务主系统的集成处理[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0, 26(6): 31-34. |
[7] |
赵先丽,李丽光,贾庆宇,谢艳兵,周广胜,. 1988—2007年辽宁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9, 25(2): 33-37. |
[8] |
罗美娟,刘玲,唐传师. 1954—2005年南昌市区气象灾害趋势与防御研究[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8, 24(1): 9-13. |
[9] |
周小珊,杨阳,杨森,陈家宜. 北上热带气旋气候特征分析 [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7, 23(6): 1-5. |
[10] |
张淑杰,张玉书,李广霞,武晋雯,冯锐,陈鹏狮. 2005年气象灾害对辽宁农业生产影响评估[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6, 22(6): 46-49. |
[11] |
王石立,郭建平,马玉平. 从东北玉米冷害预测模型展望农业气象灾害预测技术的发展[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6, 22(1): 45-50. |
[12] |
王金玲,关艳玲,毕桂荣,刘延峰,焦春东,孙德义,王德林. 近51年宽甸旱涝年气候分析和预报[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5, 21(4): 20-21. |
[13] |
于树君,马晓刚. 2003年阜新地区春播关键期干旱成因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4, 20(3): 26-27. |
[14] |
孔斌,徐连封. 大连地区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及区划[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4, 20(3): 20-22. |
[15] |
邓卓,王晓霞,徐淑贤,戴修峰. 近10年朝阳地区生态灾害初步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4, 20(3): 1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