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巫俊威, 赵胡笳, 杨东, 魏垚. 基于地基观测的成都彭州气溶胶光学特性研究[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9, 35(2): 32-39. |
[2] |
徐雨晴, 周波涛, 於琍, 徐影. 1961—2010年中国气候生产潜力时空格局变化及其潜在可承载人口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9, 35(2): 84-91. |
[3] |
郑石, 王冠, 林中冠, 关健华, 黄兴友. 1961-2013年中国强降水特征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8, 34(6): 102-107. |
[4] |
郭渠, 李瑞, 阮定伦, 张天宇. 重庆地区冬季雾气候变化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8, 34(5): 47-56. |
[5] |
王晓立, 王恬茹, 杨萌, 张娜, 鲁丹, 徐太安. 潍坊市地面水汽压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8, 34(3): 78-85. |
[6] |
安林昌, 张恒德, 李凯飞. 降雨天气对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影响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8, 34(3): 58-70. |
[7] |
李义宇, 杨鸿儒, 王楠, 李军霞, 姚佳林. 太原市一次重污染天气过程的成因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8, 34(2): 11-18. |
[8] |
刘海龙, 邹旭东, 杨洪斌, 张云海, 汪宏宇, 刘玉彻. AERMOD模型在葫芦岛市的应用研究[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8, 34(2): 107-112. |
[9] |
廖玉芳, 张剑明. 湖南省雨季与中国南方地区不同雨期相关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8, 34(1): 69-81. |
[10] |
张梦婷, 张玉静, 佟金鹤, 李阔, 潘婕, 许吟隆. 冬小麦潜在北移区农业气候资源评价[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7, 33(6): 73-81. |
[11] |
李倩, 杨旭, 马梁臣, 张俊茹, 孙克敏, 邢丽元. 长春市酸雨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7, 33(4): 48-55. |
[12] |
杨鹏, 陈静, 高祺, 智利辉, 赵利平, 崔生成. 京津冀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反演及其空间分布特征[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7, 33(3): 52-58. |
[13] |
李崇, 吉曹翔, 夏传栋, 张治, 李典, 孟鹏, 班伟龙, 梁红. 沈阳地区强对流天气潜势预报环境参数特征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6, 32(6): 43-51. |
[14] |
张婉莹, 孙秀博, 李岚, 吴侃, 秦美欧, 李晓岚. 1961-2014年辽宁地区雾日变化特征[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6, 32(6): 77-84. |
[15] |
周丽雅, 王凯, 刘倪. 基于Logistic回归蚌埠地区致灾雷电预报研究[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6, 32(5): 147-1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