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孙倩倩,刘晶淼. 基于聚类分析的中国东北地区气温和降水时空变化特征[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4, 30(3): 59-65. |
[2] |
成海民,邱新法,李梦洁,刘皓波. 河北省月平均气温分布式模型应用研究[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3, 29(1): 55-61. |
[3] |
关健华,王冠,李岚,明慧青,唐亚平,孙婧,赵淼,张楠. 气候变化对沈阳冬季供暖期的影响[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2, 28(6): 72-75. |
[4] |
张卉,郭慕萍,赵双巧,江渊. 1960—2008年山西省气温变化特征[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2, 28(2): 16-21. |
[5] |
闫少锋, 张金池, 张波, 王永平, 俞 红, 闵俊杰, 张增信. 南京极值温度长期变化及与平均温度的关系[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1, 27(3): 33-39. |
[6] |
林苗青, 杜勤博, 翁武坤. 1957—2009年南澳蒸发量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1, 27(1): 40-44. |
[7] |
丛菁,孙立娟,蔡冬梅. 大连市紫外线辐射强度分析和预报方法研究[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9, 25(3): 48-52. |
[8] |
金巍,曲岩,才奎志. 1951—2005年营口市气温变化特征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9, 25(3): 39-43. |
[9] |
李辑,蔡福,明惠青,谷秀杰. 辽宁地区第一对流层顶高度变化特征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9, 25(2): 9-15. |
[10] |
苏立娟,李喜仓,邓晓东. 1951-2005年内蒙古东部气候变化特征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8, 24(5): 24-28. |
[11] |
阎琦,崔锦,吴艳青,. 1951—2005年鞍山冬季气温变化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8, 24(4): 53-55. |
[12] |
叶堤,王飞,陈德蓉. 重庆市多年大气混合层厚度变化特征及其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8, 24(4): 41-44. |
[13] |
周慧晶,郭振江. 近年葫芦岛市区空气微生物浓度变化特征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8, 24(2): 68-72. |
[14] |
陈洪伟,万丽岩,杨诚. 近百年丹东气温变化特征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8, 24(2): 10-13. |
[15] |
周艳明,刘厚凤,吴保庆. 边界层臭氧浓度变化特征及相关因子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8, 24(1): 63-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