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尚印,王守荣,张永山,等.我国东部主要城市夏季高温气候特征及预测[J].热带气象学报,2004,20(6):750-760. [2] 严文莲,韩桂荣,魏建苏,等.2010年江苏省连续性高温特点及成因分析[J].气象科学,2012,32(3):293-297. [3] 曹春燕,江崟,孙向明,等.深圳夏季高温天气气候特征与形势分析[J].气象科技,2007,35(2):191-197. [4] 刘汉华,张子涵,彭霞云.1951-2013年浙江省高温气候特征分析[J].科技通报,2016,32(1):59-64. [5] 刘金丽,李娇.珠海市夏季高温天气气候特征及2014年异常高温天气环流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7,33(1):72-79. [6] 张剑明,段丽洁.2013年夏季湖南省持续高温干旱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8,34(4):45-51. [7] 曲姝霖,仝纪龙,唐睿,等.西北地区极端高温变化及其对气候变暖停滞的响应[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7,33(4):78-85. [8] 曹楚,王忠东.温州地区夏季高温气候特征与成因[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3,29(1):74-79. [9] 吴琼,郭煜,周勍,等.镇江地区高温气候特征分析及一次连续性高温天气的诊断[J].气象科学,2017,37(1):134-140. [10] 唐恬,金荣花,彭相瑜,等.2013年夏季我国南方区域性高温天气的极端性分析[J].气象,2014,40(10):1207-1215. [11] 濮梅娟.江苏省决策气象服务手册[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1:85-86. [12] 刘佳,宋自福.一次高温天气过程分析[J].气象与环境科学,2012,35(Z1):67-70. [13] 芦阿咪,徐朝晖.2013年6月27-28日河南省北部高温天气成因分析[J].河南科学,2016,34(4):606-610. [14] 张小泉,王文,傅帅.2013年浙江省夏季异常高温天气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7,33(1):80-86. [15] 白改成,时修礼.同辐射条件下不同下垫面温度差异分析[J].气象与环境科学,2008,31(Z1):122-124. [16] 李玲萍,李庆玉,李岩瑛.河西走廊东部高温天气气候特征分析[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9,27(2):35-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