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马树庆,陈剑,王琪,等.东北地区玉米整地、播种和收获气象适宜度评价模型[J].气象,2013,39(6):782-788. [2] 王彦平,曹庆锋,阴秀霞,等.基于格点预报建立小麦、玉米、大豆和马铃薯播种、收获适宜气象条件等级预报模型[J].气象与环境科学,2021,44(5):98-106. [3] 张浩,陈金华,姚筠.安徽省农用天气预报指标建立及业务化应用[C].北京:中国气象学会,2014,57-66. [4] 李德,杨霏云,孙义,等.基于云模型的淮北平原麦田喷药(肥)气象适宜度评价[J].生态学杂志,2016,35(1):259-268. [5] 费永成,陈林,彭国照,等.四川秋绵雨特征及水稻收获的气象适宜度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5):312-316. [6] 孙秀邦,王伟宏,李敬义,等.宣城地区水稻农用天气预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8160-18161,18164. [7] 高国弘,刘垚,马力文,等.基于移动云计算技术的农用天气预报服务平台研发——以宁夏酿酒葡萄农事活动预报为例[J].中国农业气象,2022,43(1):61-71. [8] 王景红,梁轶,刘映宁,等.陕西苹果农用天气预报探索与实践[J].气象科技,2012,40(1):121-126. [9] 屈振江,刘新生,王景红,等.陕西省林果业农用天气预报业务系统研究[J].气象,2012,38(10):1301-1306. [10] 陈蔚烨,翟志宏,李卫鹏,等.蔬菜农事操作天气适宜性判别模型验证[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7,38(1):107-111. [11] 王萍,李帅,杨晓强,等.黑龙江省农用天气预报技术及应用研究进展[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3,29(1):89-92. [12] 杜筱玲.江西省农用天气预报服务思考[J].气象与减灾研究,2010,33(4):57-60. [13] 于振文.作物栽培学各论北方本(第2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132. [14] 毛留喜,魏丽.大宗作物气象服务手册[M].北京:气象出版社,2015:28-29. [15] 刘茂秋,易建平,黎武生.水稻规模生产与病虫害原色生态图谱[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