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于淑秋,林学椿,徐祥德.北京市区大气污染的时空特征[J].应用气象学报,2002,13(S1):92-99. [2] 张蔷,方文举.北京地区影响空气污染的主要气象条件分析[C]//第七届全国大气环境学术会议论文集.大气环境科学技术进展.北京,1998:44-51. [3] 冀翠华,王式功,王敏珍,等.2001-2012年北京市空气污染指数节气分布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4,30(6):108-114. [4] 王莉莉,王跃思,王迎红,等.北京夏末秋初不同天气形势对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10,30(7):924-930. [5] 蒲维维,赵秀娟,张小玲.北京地区夏末秋初气象要素对PM2.5污染的影响[J].应用气象学报,2011,22(6):716-723. [6] 董芬,王喜全,王自发,等.北京地区大气污染分布的"南北两重天"现象[J].气候与环境研究,2013,18(1):63-70. [7] 王英,金军,李令军,等.北京大气污染区域分布及变化趋势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7(1):59-65. [8] 赵习方,王淑英.北京地区不利扩散天气型低空风对PM10的影响[C]//大气环境科学技术研究进展第九届全国大气环境学术会议论文集.乌鲁木齐,2002:46-51. [9] 石玉珍,徐永福,王庚辰,等.北京市夏季O3、NOx等污染物"周末效应研究"[J].环境科学,2009,30(10):2832-2838. [10] 常炉予,赵天良,何金海,等.周边气象条件对南京城区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影响[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3,29(6):95-101. [11] 杨俊梅,李培仁,李义宇,等.南京北郊O3、NO2 和SO2变化特征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4,30(3):66-70. [12] 平措.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现状及综合防治对策[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1):18-21. [13] 孙玫玲,韩素芹,姚青,等.天津市城区静风与污染物浓度变化规律的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07,23(2):21-24. [14] 邹旭东,李岱松,杨洪斌.我国北方地区的污染天气分型[J].气象与环境学报,2006,22(6):53-55. [15] 刘爱霞,韩素芹,姚青,等.2011年秋冬季天津PM2.5组分特征及其对能见度的影响[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3,29(2):42-47. [16] 张远航,邵可声,唐孝炎,等.中国城市光化学烟雾污染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34(2/3):392-4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