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永果, 马丽, 李芳, 等. 2001-2012年鲁南雾气候特征及形成机制[J]. 气象科技, 2015, 43 (4): 709- 714.
doi: 10.3969/j.issn.1671-6345.2015.04.024
|
2 |
张翠艳, 阎琦, 白雪, 等. 1999-2018年锦州地区大雾气候特征及成因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0, 36 (3): 87- 92.
doi: 10.3969/j.issn.1673-503X.2020.03.012
|
3 |
胡跃文, 秦杰, 苏静文, 等. 2016-2017年贵州大雾时空分布及气象要素演变分析[J]. 气象, 2019, 45 (5): 659- 666.
|
4 |
于志明, 王驷鹞, 马冬亮. 渤海海洋气象灾害天气分型与预报指标研究[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8, 34 (1): 106- 111.
doi: 10.3969/j.issn.1673-503X.2018.01.013
|
5 |
赵玉广, 李江波, 李青春, 等. 华北平原3次持续性大雾过程的特征及成因分析[J]. 气象, 2015, 41 (4): 427- 437.
|
6 |
张庆奎, 项阳, 王莹, 等. 安徽阜阳市大雾天气的潜势预报方法[J]. 干旱气象, 2015, 33 (6): 1045- 1049.
|
7 |
史达伟, 李超, 史逸民, 等. 基于机器学习的大雾天气背景下特强浓雾本地化诊断研究[J]. 灾害学, 2018, 33 (2): 193- 199.
|
8 |
王博妮, 濮梅娟, 田力, 等. 江苏沿海高速公路低能见度浓雾的气候特征和影响因子研究[J]. 气象, 2016, 42 (2): 192- 202.
doi: 10.3969/j.issn.1671-6345.2016.02.004
|
9 |
王丽娟, 阳威, 何明琼, 等. 2014年初冬湖北省一次大雾成因分析和数值模拟[J].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7, 40 (3): 86- 92.
|
10 |
王益柏, 梅娜, 范磊, 等. WRF模式对2013年1月华北一次大雾的数值对比试验[J]. 气象, 2014, 40 (12): 1522- 1529.
doi: 10.7519/j.issn.1000-0526.2014.12.011
|
11 |
黄政, 袁成松, 包云轩, 等. 基于不同参数化方案的高速公路大雾过程的数值模拟试验[J]. 气象, 2016, 42 (8): 944- 953.
|
12 |
朱雯娜, 王清平, 王春红, 等. 微波辐射计在乌鲁木齐机场浓雾监测中的应用[J].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8, 12 (5): 23- 31.
|
13 |
赵金霞, 范苏丹, 朱晓晶. 微波辐射计资料在大雾预报预警中的应用[J].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5, 9 (3): 31- 35.
|
14 |
杨军, 张杰, 刘垚, 等. 近56a宁夏高速公路大雾时空特征及风险评价[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9, 33 (1): 153- 1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