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蒋元华. 三类对流云降水结构和作业条件的卫星雷达综合观测研究[D]. 南京: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4.
|
2 |
刘贵华, 余兴, 戴进. 不同积云微物理特征的卫星反演分析[J].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9, 32 (1): 17- 23.
|
3 |
高星星, 桂海林, 潘留杰, 等. 基于卫星遥感和地面观测资料的汾渭平原空气污染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0, 36 (4): 36- 44.
doi: 10.3969/j.issn.1673-503X.2020.04.005
|
4 |
黄毅梅. 卫星反演云物理参数研究及其在人工影响天气中的应用[D]. 兰州: 兰州大学, 2006.
|
5 |
盛日锋, 龚佃利, 王庆, 等. FY-2/D卫星反演的云特征参数与地面降水的相关分析[J]. 气象科技, 2010, 38 (S1): 68- 72.
|
6 |
樊志超, 刘富来, 肖清, 等. 湖南一次重大森林火灾人工增雨作业条件与效果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9, 35 (5): 100- 107.
|
7 |
国家气象中心. 卫星监测及反演产品在人工增雨效果检验中的应用初探[C]//2007年中国气象学会年会论文集. 广州: 中国气象学会, 2007.
|
8 |
丁晓东, 黄建平, 李积明, 等. 基于主动卫星遥感研究西北地区云层垂直结构特征及其对人工增雨的影响[J]. 干旱气象, 2012, 30 (4): 529- 538.
|
9 |
周毓荃, 陈英英, 李娟, 等. 用FY-2C/D卫星等综合观测资料反演云物理特性产品及检验[J]. 气象, 2008, 34 (12): 27- 35.
|
10 |
刘健, 董超华, 张文建. 利用FY-1C资料反演水云的光学厚度和粒子有效半径[J].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2003, 22 (6): 436- 440.
|
11 |
周青, 赵凤生, 高文华. 利用FY-2C卫星数据反演云辐射特性[J]. 大气科学, 2010, 34 (4): 827- 842.
|
12 |
陈英英, 周毓荃, 毛节泰, 等. 利用FY-2C静止卫星资料反演云粒子有效半径的试验研究[J]. 气象, 2007, 33 (4): 29- 34.
|
13 |
蔡兆鑫. 层状云系降水结构特征及飞机人工增雨作业的综合观测分析[D]. 南京: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2.
|
14 |
廖向花, 张逸轩, 陈小敏, 等. 重庆一次典型飞机人工增雨作业的效果分析[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39 (9): 156- 163.
|
15 |
林丹, 王维佳. 一次飞机增雨作业的云参数变化响应分析[J].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15, 35 (1): 67- 73.
|
16 |
郑凯, 安英玉, 韩书新, 等. 高纬地区一次飞机人工增雨作业综合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7, 33 (6): 105- 111.
|
17 |
Woodley W L , Rosenfeld D , Strautins A . Identification of a seeding signature in Texas using multi-spectral satellite imagery[J]. Journal of Weather Modification, 2000, 32 (1): 37- 52.
|
18 |
刘文. 用极轨气象卫星资料分析飞机增雨云层条件[J]. 气象科技, 2005, 33 (1): 81- 86.
|
19 |
余兴, 戴进, 雷恒池, 等. NOAA卫星云图反映播云物理效应[J]. 科学通报, 2005, 50 (1): 77- 83.
|
20 |
戴进, 余兴, RosenfeldD, 等. 一次过冷层状云催化云迹微物理特征的卫星遥感分析[J]. 气象学报, 2006, 64 (5): 622- 630.
|
21 |
刘贵华, 余兴, 戴进, 等. 地形云人工增雨条件卫星探测反演个例分析[J]. 气象学报, 2011, 69 (2): 363- 369.
|
22 |
刘贵华, 余兴, 贾玲, 等. 2009年陕西春季层状云增雨卫星观测分析[J]. 干旱区研究, 2011, 28 (4): 699- 704.
|
23 |
徐小红, 余兴, 朱延年, 等. 卫星遥感人工增雨作业条件Ⅰ: 对流云[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2, 17 (6): 747- 757.
|
24 |
孙鸿娉, 李培仁, 申东东, 等. 夏季积层混合云降水的云特征参数演变及人工增雨可播性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7, 33 (3): 126- 134.
|
25 |
吴香华, 牛生杰, 金德镇, 等. 自然降水变异对人工增雨效果评估的影响[J]. 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 2015, 45 (7): 1011- 1019.
|
26 |
沙修竹, 邵振平, 刘艳华, 等. 基于CA-FCM方法的飞机增雨效果检验及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0, 36 (2): 78- 84.
|
27 |
戚佳明. 基于HYSPLIT模型的大气CO2传输研究[D]. 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4.
|
28 |
郭宇光. 聊城市人工增雨效果统计分析及催化剂扩散模拟[D]. 青岛: 中国海洋大学, 2008.
|
29 |
祝晓芸, 姚展予. 江西省对流云火箭增雨作业个例分析[J]. 气象, 2017, 43 (2): 221- 2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