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肖瑶, 史一丛, 王耸, 王新伟. 中国地区集合预报产品自适应递减平均偏差订正法的改进研究[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9, 35(2): 9-14. |
[2] |
王秀英, 廖留峰, 王俊杰.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的滇西南短时强降水预报模型研究[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9, 35(2): 15-22. |
[3] |
丁国香, 刘安平, 杨彬. 黄山冬半年云海预报研究[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9, 35(2): 97-101. |
[4] |
曲学斌, 张煦明, 孙卓. 大兴安岭植被NDVI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响应[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9, 35(2): 77-83. |
[5] |
徐雨晴, 周波涛, 於琍, 徐影. 1961—2010年中国气候生产潜力时空格局变化及其潜在可承载人口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9, 35(2): 84-91. |
[6] |
王新伟, 张宇星, 魏芳芳. 山岳型风景区最高最低气温预报方法研究[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9, 35(2): 92-96. |
[7] |
马申佳, 何宏让, 陈超辉, 吴丹, 陈圣劼. 基于对流尺度集合预报的飑线结构特征模拟与改善[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9, 35(1): 1-9. |
[8] |
霍彦峰, 邓学良, 弓中强, 杨关盈, 孙强, 翟菁, 于彩霞. 2017年5月长三角地区一次沙尘重污染天气成因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9, 35(1): 26-34. |
[9] |
吴春英, 刘多文, 钟博, 蒋婷婷, 于蕙箐, 陈佳美, 高燕. 基于数值预报模式的乡镇温度预报方法研究[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9, 35(1): 108-112. |
[10] |
王叶红, 赵玉春. 不同背景场误差样本模拟方案对数值预报的影响--以“苏迪罗”台风为例[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8, 34(6): 11-23. |
[11] |
孙凤华, 李丽光, 袁健, 刘鸣彦, 谢艳兵, 胡伟. 辽河流域年平均径流对气候变化响应的试验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8, 34(6): 91-95. |
[12] |
王玉娟, 刘晓燕, 白爱娟, 祁栋林, 肖宏斌, 欧建芳. 1961-2017年三江源地区极端降雪指数变化特征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8, 34(6): 108-115. |
[13] |
赵美艳, 余君, 蒋镇, 单薇薇. 重庆地区气温序列均一性检验及订正[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8, 34(6): 148-155. |
[14] |
田磊, 裴琳, 陈宇罡, 夏江江, 汪翔. 1970—2015年蚌埠地区霾日气候资料重建及时空变化特征[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8, 34(5): 39-46. |
[15] |
张萍萍, 孙军, 董良鹏, 陈璇, 车钦, 钟敏, 张蒙蒙, 张宁. 2016年湖北省一次暖区极端降水过程预报偏差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8, 34(5): 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