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吴春英, 刘多文, 钟博, 蒋婷婷, 于蕙箐, 陈佳美, 高燕. 基于数值预报模式的乡镇温度预报方法研究[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9, 35(1): 108-112. |
[2] |
廉士欢,靳英华,彭聪. 吉林省太阳辐射变化规律及太阳能资源利用研究[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9, 25(3): 30-34. |
[3] |
李国翠连志鸾赵彦厂牛朝阳. 石家庄温度预报检验及影响因子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9, 25(1): 15-18. |
[4] |
李辑胡春丽王艳林蓉. 辽宁省春播期第一场透雨气候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8, 24(6): 1-6. |
[5] |
马成芝,孙立德,穆春华. 喀左日光温室内气温变化规律及其应用[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7, 23(5): 49-52. |
[6] |
孙玫玲,韩素芹,姚青,边海. 天津市城区静风与污染物浓度变化规律的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7, 23(2): 21-24. |
[7] |
刘景利,张丽华,史奎桥,周丽坤,杨扬,高伟,张昊. 1985~2002年锦州耕地土壤水分状况变化分析
[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5, 21(2): 11-13. |
[8] |
张宏秋,汪丽新,张继赢. 夏季温度预报综合统计释用技术[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4, 20(3): 18-19. |
[9] |
龚强. 沈阳市太阳辐射状况的初步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0, 16(2): 26-28. |
[10] |
宋煜. 大连分县逐日滚动温度预报业务系统[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0, 16(1): 11-14. |
[11] |
赵春雨,孟莹. 最优气候值方法在短期气候预测中的应用[J]. 气象与环境学报, 1999, 15(4): 20-21. |
[12] |
任成,李明香. 营口大气降水监测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1999, 15(3): 28-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