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吴春英, 刘多文, 钟博, 蒋婷婷, 于蕙箐, 陈佳美, 高燕. 基于数值预报模式的乡镇温度预报方法研究[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9, 35(1): 108-112. |
[2] |
陈金华,吴文玉,杨太明,何彬方,王晓东. 基于Web-GIS的市县级农业气象业务服务系统研究[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4, 30(4): 99-104. |
[3] |
马晓刚,罗思维,舒海燕,张旭,张宏霞,葛林,沈南,吴文杰. 中国典型大雾落区基本概念模型的研究与建立[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3, 29(1): 62-67. |
[4] |
王明华,陆忠艳,才奎志,关颖,袁子鹏,黄阁. 东北高速公路行车安全气象条件预报业务系统[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0, 26(4): 53-56. |
[5] |
李国翠连志鸾赵彦厂牛朝阳. 石家庄温度预报检验及影响因子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9, 25(1): 15-18. |
[6] |
苗传海,卢娟,张凯,唐亚平,李岚,吴晓宁. 省级公众气象信息服务业务系统[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8, 24(5): 48-51. |
[7] |
杨阳,陈力强,周晓珊,杨森. 辽宁省热带气旋模式预报业务系统[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6, 22(5): 24-27. |
[8] |
杨洪斌,马雁军,张云海,杨森. 辽宁省大气清洁度业务系统的模式验证[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5, 21(1): 25-26. |
[9] |
张宏秋,汪丽新,张继赢. 夏季温度预报综合统计释用技术[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4, 20(3): 18-19. |
[10] |
路爽,廖国进,李喜有,李琳,徐军,王艳华,任传友. 沈阳市降水概率预报业务应用研究[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4, 20(1): 5-6. |
[11] |
张淑杰,吴微微. 辽宁省农业气象产量预报业务系统[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3, 19(4): 9-11. |
[12] |
魏亦菲,赵威. 沈阳区域气象中心气象信息业务系统及常见故障分析处理[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3, 19(3): 31-32. |
[13] |
朴瀛,石宇虹. 气候自动化评价系统的开发和实现[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1, 17(3): 21-23. |
[14] |
赵芳文,郝伟,曹士民,朱殿华,王海军. FTP的多文件传输和Leapftp软件[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1, 17(2): 50-51. |
[15] |
舒海燕. 市级9210工程信息网络系统分析与维护[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0, 16(4): 15-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