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秀英, 廖留峰, 王俊杰.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的滇西南短时强降水预报模型研究[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9, 35(2): 15-22. |
[2] |
丁国香, 刘安平, 杨彬. 黄山冬半年云海预报研究[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9, 35(2): 97-101. |
[3] |
邱美娟, 宋迎波, 王建林, 王冬妮, 曲思邈, 任景全, 邬定荣, 刘建栋. 农业气象产量预报方法中权重系数的确定[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6, 32(2): 106-111. |
[4] |
张益炜,袁淑杰, 高旭旭, 李德江,李晓虹, 刘振宏, 张文宗. 1961—2010年河北省太阳直接辐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4, 30(1): 95-99. |
[5] |
崔锦, 周晓珊, 陈力强, 张爱忠, 杨森, 阎琦. 利用WRF模式制作东北地区冬季降水相态预报[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1, 27(6): 1-6. |
[6] |
杨洪斌,邹旭东,张云海,汪宏宇,刘玉彻. 城市空气污染二氧化硫数值预报中的背景值对比研究[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0, 26(5): 69-72. |
[7] |
王炜,卢雪翠,解以扬. 雾的标准化危险性指数计算方法及其应用[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0, 26(1): 16-20. |
[8] |
崔锦,周晓珊,张爱忠,阎琦,黄阁,张伟. 天气学检验在东北区域数值模式秋冬季降水预报中的应用[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9, 25(4): 17-21. |
[9] |
白山,侯少众. 辽阳地区玉米螟发生条件分析与预报模式[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6, 22(5): 66-68. |
[10] |
胡迪. 一种夏季强雷雨预报因子的选取方法[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6, 22(3): 63-65. |
[11] |
杨洪斌,张云海,邹旭东,刘玉彻. AERMOD空气扩散模型在沈阳的应用和验证[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6, 22(1): 58-60. |
[12] |
项忠南,刘玉梅,索玉兰,高影,张大峰,温士峰,郑继东. 大庆地区大—暴雨数值预报模式[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4, 20(4): 6-6. |
[13] |
张菁,石宇虹,祖歌. 沈阳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预报方法与业务化[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3, 19(1): 19-21. |
[14] |
曲海涛,刘学萍. 黄渤海大风统计分析和预报方法[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2, 18(4): 11-12. |
[15] |
高英. 2种大气扩散模式在葫芦岛地区的应用[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2, 18(3): 23-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