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秀萍, 金巍, 王岩, 侯彦泽, 高磊. 大连地区雷暴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严重年大气环流背景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9, 35(2): 61-68. |
[2] |
丛春华, 吴炜, 孙莎莎. 1949-2012年影响山东地区热带气旋的特征[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6, 32(5): 67-73. |
[3] |
史得道, 易笑园, 孙密娜, 王亚男. 影响天津地区两次北上热带气旋过程对比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6, 32(3): 19-27. |
[4] |
胡姝,孙立尹,李英. 热带气旋结构和强度变化研究进展[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4, 30(4): 91-98. |
[5] |
沈玉敏,胡春丽,李菲,王小桃,李辑,林蓉,魏薇. 辽宁省春季透雨的环流背景及与海温的相关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2, 28(4): 28-32. |
[6] |
陈传雷,王江山,蒋大凯,李玉鸣,卢娟,张宁娜,谭世君,乔小湜. 登陆辽宁热带气旋特征的统计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2, 28(3): 1-7. |
[7] |
甘庆辉,许薇,汤强. 汕头雷暴日异常的环流背景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2, 28(1): 38-42. |
[8] |
栾怀德,隋明,李华,黄燕玲. 2009年3月济南一次严重CO中毒事件气象条件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0, 26(5): 41-45. |
[9] |
刘彬贤,于玉斌,吕江津. 热带气旋“尤特”(2006)南海突然减弱的机理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0, 26(4): 28-34. |
[10] |
王坚红,孙素琴,苗春生,王群,徐良谋. 淮河下游初夏小时内降水分级与雷达信息特征[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0, 26(2): 1-6. |
[11] |
周小珊,杨阳,杨森,陈家宜. 北上热带气旋气候特征分析 [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7, 23(6): 1-5. |
[12] |
杨阳,陈力强,周晓珊,杨森. 辽宁省热带气旋模式预报业务系统[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6, 22(5): 24-27. |
[13] |
王达文. 北上热带气旋后期异常路径研究[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1, 17(4): 1-8. |
[14] |
周小珊,张立祥,李用左. 东北区域中尺度数值预报业务系统简介[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0, 16(2): 1-4. |
[15] |
王元兰,高瑞华. 热带气旋资料的业务化处理[J]. 气象与环境学报, 1999, 15(4): 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