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贺志明, 邓诗茹, 吴琼, 李磊. 1963-2012年南昌市气温和降水变化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8, 34(2): 35-43. |
[2] |
张本志,任国玉,张子曰,李艳. 北京中心商务区夏季近地面气温时空分布特征[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3, 29(5): 26-34. |
[3] |
白杨,王晓云,姜海梅,刘寿东. 城市热岛效应研究进展[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3, 29(2): 101-106. |
[4] |
李丽光,王宏博,赵梓淇,刘晓梅,万志红,孙凤华,董国平. 站点选择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3, 29(2): 54-60. |
[5] |
黄良美, 邓超冰, 黎宁. 城市热岛效应热点问题研究进展[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1, 27(4): 54-58. |
[6] |
王清川,郭立平,张绍恢. 不同气象条件下廊坊城市热岛效应变化特征[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9, 25(6): 44-48. |
[7] |
刘艳红,郭晋平. 城市景观格局与热岛效应研究进展[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7, 23(6): 46-50. |
[8] |
张凯杨,许春晓,崔桂香,张兆顺,王志石. 城市热岛成因及其对污染物扩散影响的数值模拟[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7, 23(3): 10-14. |
[9] |
纪瑞鹏,张喜民,李刚. 沈阳等6城市热岛效应卫星监测研究[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0, 16(4): 22-23. |
[10] |
李守智,张云海,王奉安,韩吉健. 复州湾盐场强对流(飑线)成因分析与短时预报[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0, 16(2): 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