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苗, 刘敏, 夏智宏, 王凯, 向华, 秦鹏程, 任永建. 基于SWAT模型模拟的未来气候变化对洪湖流域水资源影响研究[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6, 32(4): 39-47. |
[2] |
孙凤华,李丽光,梁红,袁健,路爽. 1961—2009年辽河流域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2, 28(5): 8-. |
[3] |
张文兴,姜晓艳,张菁,隋东,孙福义. 沈阳市降水对水资源的影响及对策[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9, 25(3): 24-29. |
[4] |
杨丽桃,李喜仓,侯琼. 1961-2005年嫩江流域右岸气候变化及对水资源的影响[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8, 24(5): 16-19. |
[5] |
高霞,李强. 1961—2005年河北省降水气候特征及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8, 24(4): 49-52. |
[6] |
靳君. 辽宁能源水资源与环境问题探讨[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6, 22(5): 50-52. |
[7] |
张淑杰,冯锐,张玉书. 基于ArcView的水资源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6, 22(3): 37-40. |
[8] |
班显秀,王吉宏. 一种评估人工增雨量对水资源量贡献的计算方法[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5, 21(3): 25-26. |
[9] |
班显秀,王吉宏. 辽宁水资源状况浅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4, 20(4): 27-28. |
[10] |
赵玉莲,张翠艳
. 从锦州连续干旱分析水资源与生态环境变化[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4, 20(1): 29-29. |
[11] |
王吉宏,班显秀. 辽宁冬季人工增雪的可行性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3, 19(4): 19-21. |
[12] |
周德平. 建设辽宁云水资源开发工程浅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3, 19(2): 31-32. |
[13] |
董荣春,张玉书,纪瑞鹏. 气候变化对辽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影响[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0, 16(2): 16-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