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程胡华, 王益柏, 闻斌, 武帅, 智茂林, 赵亮. 基于NCEP FNL资料的山西岢岚地区雨雪天气诊断可信度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9, 35(2): 23-31. |
[2] |
林小红, 吴建成, 刘通易, 韩美, 郭弘, 柯小青. 三个典型登闽空心结构台风强降水分布差异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9, 35(1): 10-17. |
[3] |
杨磊, 王瀛, 孙丽, 刘瑞霞, 才奎志, 李铭鉴. 辽宁地区LAPS系统及其在暴雨个例中的应用[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7, 33(6): 1-8. |
[4] |
马素艳, 张超, 史金丽. 回流与倒槽作用引发的内蒙古自治区两次暴雪天气过程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7, 33(1): 19-25. |
[5] |
李崇, 吉曹翔, 夏传栋, 张治, 李典, 孟鹏, 班伟龙, 梁红. 沈阳地区强对流天气潜势预报环境参数特征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6, 32(6): 43-51. |
[6] |
罗布坚参, 德吉白珍, 次仁朗杰. 西藏高原西南部地区一次暴雪天气过程诊断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6, 32(5): 18-24. |
[7] |
孙欣, 陈传雷, 梁寒, 杨青, 贺慧, 陆井龙, 赵明. 辽宁地区大暴雨环境场和物理量场合成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6, 32(5): 40-46. |
[8] |
孔德兵, 汪结华, 尚可政, 叶伟, 赵文婧, 王式功, 杨流贵. 基于天气分型和物理量诊断西北地区东部雷暴预报方法研究[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6, 32(5): 32-39. |
[9] |
高松影, 赵婷婷, 宋丽丽, 杨青, 韩卫东, 罗箭宇, 白华. 2013年7月辽宁省降水异常物理机制研究[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6, 32(4): 12-22. |
[10] |
陈彬彬, 王宏, 郑秋萍, 杨凯. 福建省区域酸雨特征及成因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6, 32(4): 70-76. |
[11] |
应爽, 袁大宇, 李尚锋 . 一次东北冷涡不同阶段强对流天气特征对比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4, 30(4): 9-18. |
[12] |
阎琦, 陆井龙, 田莉, 崔锦, 李爽,杨青 . 1971—2011年辽宁寒潮时空分布特征[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4, 30(4): 63-69. |
[13] |
付桂琴, 张迎新,谷永利, 张彦恒 . 河北省霾日变化及成因[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4, 30(1): 51-56. |
[14] |
王西磊,孟宪贵,赵京峰. 2011年12月3—7日山东省连续大雾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3, 29(5): 20-25. |
[15] |
蒋立辉,张小宇,庄子波. 北京一次强降水过程的数值模拟[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3, 29(4): 18-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