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安林昌, 张恒德, 李凯飞. 降雨天气对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影响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8, 34(3): 58-70. |
[2] |
李红斌, 傅瑜, 张靖萱, 赵繁盛, 盖晓波, 何阳. 大连市冬季大气污染数值模拟及其对人工增雨(雪)作业的指示作用[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7, 33(5): 10-16. |
[3] |
杨浩, 白永清, 刘琳, 许冠宇, 王玲玲, 孔海江. 基于轨迹聚类河南地区大气污染过程空气输送通道研究[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7, 33(4): 29-39. |
[4] |
李倩, 杨旭, 马梁臣, 张俊茹, 孙克敏, 邢丽元. 长春市酸雨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7, 33(4): 48-55. |
[5] |
宋桂英, 江靖, 狄慧, 陈云刚. APEC会议期间呼和浩特市大气污染防控与气象条件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7, 33(2): 63-69. |
[6] |
黄容 郭丽娜 马艳 于粟冰. 2006—2012年青岛市空气质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5, 31(2): 37-43. |
[7] |
杨俊梅, 李培仁, 李义宇, 封秋娟, 李军霞, 韩永翔, 朱彬. 南京北郊 O3、NO2和 SO2变化特征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4, 30(3): 66-70. |
[8] |
胡琳,曹红利, 张文静,王琦,穆军 . 西安市环境空气质量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3, 29(6): 150-153. |
[9] |
王健,李景林,张月华. 乌鲁木齐市冬季严重污染日的环流分型特征[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3, 29(1): 28-32. |
[10] |
褚建民,王燕,王琼,李少宁,胡守明,王叶红. 油松和侧柏常绿树种对典型污染物的吸滞与富集作用[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2, 28(3): 15-20. |
[11] |
邹旭东, 田晓波, 杨洪斌, 汪宏宇, 刘玉彻, 张云海. 2007年冬季沈阳典型大气污染源PM10排放模拟[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1, 27(6): 28-34. |
[12] |
秦娟娟,王静,程建光. 2008年青岛市一次典型大气外来源输送污染过程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0, 26(6): 35-39. |
[13] |
李元宜,李艳红. 辽宁中部城市群大气污染防治对策探讨[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0, 26(4): 57-60. |
[14] |
邹旭东杨洪斌刘玉彻. CALPUFF在沈阳地区大气污染模拟中的应用[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8, 24(6): 24-28. |
[15] |
王宏林长城隋平陈彬彬. 福州天气形势分型与大气污染物的相关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8, 24(6): 7-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