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顾正强, 龚强, 晁华, 张海娜, 徐红, 朱玲, 沈历都, 蔺娜. 辽宁省海绵城市建设中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分区及其分布差异研究[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9, 35(1): 59-65. |
[2] |
孙凤华, 李丽光, 袁健, 刘鸣彦, 谢艳兵, 胡伟. 辽河流域年平均径流对气候变化响应的试验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8, 34(6): 91-95. |
[3] |
戴竹君, 吴海英, 姜有山, 夏敏洁, 朱鑫君, 庆涛. 登陆台风“杰拉华”与“海葵”降雨差异的水汽输送特征[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8, 34(5): 16-24. |
[4] |
顾正强, 朱玲, 龚强, 赵春雨, 沈历都, 张海娜, 单薇薇, 任智勇. 辽宁省降雨变化对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建设的影响[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8, 34(5): 76-85. |
[5] |
安林昌, 张恒德, 李凯飞. 降雨天气对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影响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8, 34(3): 58-70. |
[6] |
张端禹, 崔春光, 徐明, 王婧羽, 胡昌琼. 2015年湖北省梅雨期一次暴雨过程对流云活动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7, 33(2): 8-17. |
[7] |
马启翔, 刘赵梅, 杜利劳. 西安南郊地区夏季降雨和风对可吸入颗粒物数浓度粒径分布的影响[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6, 32(5): 107-113. |
[8] |
信飞,陈伯民,孙国武. 上海梅汛期强降水的低频特征及延伸期预报[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4, 30(6): 61-67. |
[9] |
陈楠,胡明宝,徐芬,孙磊,李妙英. 一次降雨过程风廓线雷达特征[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2, 28(5): 19-. |
[10] |
魏毅,孟亮,李朝阳. 2004—2010年乌鲁木齐市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特征[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2, 28(1): 82-85. |
[11] |
胡鹏,胡明宝, 张柽柽,杨金伟. S波段双线偏振雷达KDP参数计算的初步研究[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2, 28(1): 77-81. |
[12] |
梁 红,,孙凤华,隋 东. 1961—2009年辽河流域水文气象要素变化特征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2, 28(1): 59-64. |
[13] |
陈传雷,吴晓峰,孙晓巍,王颖,王太微,魏晓琳. 辽宁省强对流性天气的气候特征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0, 26(3): 27-33. |
[14] |
王坚红,孙素琴,苗春生,王群,徐良谋. 淮河下游初夏小时内降水分级与雷达信息特征[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0, 26(2): 1-6. |
[15] |
张文兴,姜晓艳,张菁,隋东,孙福义. 沈阳市降水对水资源的影响及对策[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9, 25(3): 24-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