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霍彦峰, 邓学良, 弓中强, 杨关盈, 孙强, 翟菁, 于彩霞. 2017年5月长三角地区一次沙尘重污染天气成因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9, 35(1): 26-34. |
[2] |
李怀川, 陈宣淼, 叶子祥, 吴贤笃. 浙江省重度空气污染过程时空变化特征[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7, 33(3): 68-79. |
[3] |
李永生, 刘伯奇, 王莹, 李菲. 非绝热加热对6月东北冷涡形成演变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6, 32(6): 19-26. |
[4] |
李辑, 焦敏, 胡春丽, 李菲, 张晓月, 张琪, 王莹, 祝新宇. 1951-2012年东北地区夏季气温及其影响因子变化特征[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6, 32(5): 74-83. |
[5] |
徐红, 晁华, 王文, 陈军庆. 东北冷涡暴雨落区统计与诊断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6, 32(3): 41-46. |
[6] |
雷正翠, 钱玮, 夏文梅, 沈琰, 吴晶璐, 吴建秋, 黄文彦, 刘银峰. 常州地区霾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6, 32(3): 53-60. |
[7] |
刘静, 任川, 董巍, 才奎志, 崔胜权, 王瀛, 陈妮娜. 辽宁地区一次强降水过程诊断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6, 32(2): 18-27. |
[8] |
孙虹雨. 草地螟迁飞、降落与东北冷涡的关系[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4, 30(6): 85-91. |
[9] |
应爽, 袁大宇, 李尚锋 . 一次东北冷涡不同阶段强对流天气特征对比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4, 30(4): 9-18. |
[10] |
任丽,杨艳敏,金磊,韩冰,关铭. 一次东北冷涡暴雨数值模拟及动力诊断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4, 30(4): 19-25. |
[11] |
赵惠芳, 沈文武,杨建东,陈丽珍,赵应龙. 泉州沿海县市区域性空气污染气象条件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3, 29(6): 123-127. |
[12] |
郑秋萍,林长城,王宏, 陈晓秋,刘红年. 2006—2010年福建沿海城市群低能见度天气特征及影响因素[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3, 29(5): 98-105. |
[13] |
黄天戈,李艳伟,王吉宏. 东北地区一次积层混合云过程的数值模拟[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3, 29(3): 1-7. |
[14] |
周晓珊,崔锦,王连仲,陈力强,杨森. 东北冷涡数值预报系统建立与业务应用[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2, 28(5): 1-. |
[15] |
王承伟,徐海明,任丽,陈莉. 东北冷涡客观识别方法的研究[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2, 28(2):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