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倩, 杨旭, 马梁臣, 张俊茹, 孙克敏, 邢丽元. 长春市酸雨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7, 33(4): 48-55. |
[2] |
陈彬彬, 王宏, 郑秋萍, 杨凯. 福建省区域酸雨特征及成因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6, 32(4): 70-76. |
[3] |
孙翠梅, 孔启亮, 郭煜, 吴琼, 钱鹏, 周勍. 镇江市酸雨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6, 32(4): 83-90. |
[4] |
于文革, 梁铁军, 孙莹, 宋丽丽, 白华, 赵婷婷. 丹东市区酸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6, 32(4): 77-82. |
[5] |
宋煜,黄艇,濮文耀. 大连地区酸雨外来源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4, 30(6): 115-119. |
[6] |
祁栋林, 张加昆, 李晓东, 魏鸿业, 王力,马明亮,孔维强, 肖宏斌, 张娟. 2001—2011年西宁市空气质量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4, 30(2): 51-59. |
[7] |
李明明, 王雁, 韩照宇, 闫世明, 张逢生 . 大同市酸雨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1, 27(4): 30-33. |
[8] |
刘厚凤, 汪凯庆. 辽宁农村代表区域降水离子组成及与气态污染物相关性[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1, 27(2): 62-68. |
[9] |
吕国红,周莉,贾庆宇,王笑影,戴萍. 辽河三角洲主要植被类型土壤水盐含量研究[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0, 26(6): 65-70. |
[10] |
吴珂. 2007—2008年昆山市酸雨变化特征浅析 [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0, 26(1): 36-39. |
[11] |
周贺玲,李丽平,曹跟华,王宏. 石家庄市酸雨污染现状研究[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9, 25(4): 27-30. |
[12] |
洪也,董德文,马雁军,周德平,刘宁微,张云海,王扬锋. 2004—2008年辽宁酸雨时空分布特征研究[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9, 25(2): 28-32. |
[13] |
宋佰春李斌许传凯. 2003年—2007年日照市酸雨特征及成因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8, 24(6): 49-52. |
[14] |
许薇,甘庆辉,汤强. 1951—2006年汕头雾变化的气候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8, 24(3): 42-45. |
[15] |
郭儒,李宇斌,富国. 河流中污染物衰减系数影响因素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8, 24(1): 56-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