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胡鹏宇, 徐爽, 陈传雷, 杨磊, 纪永明, 孙丽. 辽宁省3次暴雪天气过程雷达特征对比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8, 34(3): 18-27. |
[2] |
陈翔翔, 许爱华, 许彬, 肖安. 2000-2012年江西省三类区域性大雾时空分布及影响因素特征[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8, 34(3): 37-47. |
[3] |
于志明, 王驷鹞, 马冬亮. 渤海海洋气象灾害天气分型与预报指标研究[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8, 34(1): 106-111. |
[4] |
马小会, 廖晓农, 唐宜西, 孙兆彬, 李梓铭. 北京地区重空气污染天气分型及个例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7, 33(5): 53-60. |
[5] |
金巍, 曲姝霖, 王业修, 沈玉敏, 戴萍, 郜凌云, 曲岩, 原久淞. 鞍山地区大雾天气气候特征及成因探讨[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6, 32(6): 69-76. |
[6] |
罗布坚参, 德吉白珍, 次仁朗杰. 西藏高原西南部地区一次暴雪天气过程诊断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6, 32(5): 18-24. |
[7] |
朱男男, 刘彬贤, 孙密娜, 刘一玮. 引发渤海风暴潮一次江淮气旋北上过程诊断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6, 32(5): 10-17. |
[8] |
高松影, 赵婷婷, 宋丽丽, 杨青, 韩卫东, 罗箭宇, 白华. 2013年7月辽宁省降水异常物理机制研究[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6, 32(4): 12-22. |
[9] |
陈渤黎, 雷正翠, 吴建秋, 吴晶璐, 黄文彦. 常州地区一次持续性霾天气过程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6, 32(3): 34-40. |
[10] |
赵娜,尹志聪,吴方. 北京一次持续性雾、霾的特征和成因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4, 30(5): 15-20. |
[11] |
蒋立辉,张小宇,庄子波. 北京一次强降水过程的数值模拟[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3, 29(4): 18-25. |
[12] |
宋晓辉,田利庆,田秀霞,马鸿青,张功文,董方亮. 河北省一次回流暴雪的数值模拟[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3, 29(3): 8-14. |
[13] |
张雪梅,陈莉,朱海霞,兰博文,王冀. 1980—2009年黑龙江省玉米种植期低温冷害环流形势[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3, 29(3): 48-51. |
[14] |
马晓刚,罗思维,舒海燕,张旭,张宏霞,葛林,沈南,吴文杰. 中国典型大雾落区基本概念模型的研究与建立[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3, 29(1): 62-67. |
[15] |
吴振玲,汪靖,赵刚,刘一玮,史得道. 天津地区一次大到暴雪天气的诊断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2, 28(6): 8-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