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蕾, 张凌云, 陈茂钦, 苏小玲, 袁马强. 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柳州地区前汛期南风型暖区暴雨特征[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8, 34(1): 38-44. |
[2] |
童金, 魏凌翔, 叶金印, 周昆, 袁松. 安徽省不同地形条件下汛期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7, 33(6): 42-48. |
[3] |
李燕, 赛瀚, 刘静, 刘硕. 辽宁省短时强降水气候特征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7, 33(4): 56-63. |
[4] |
祁红彦, 申辉, 韦巍, 刘志. 西岭雪山地形云人工增雪试验研究[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7, 33(4): 93-101. |
[5] |
郭达烽, 周芳, 陈翔翔, 包慧濛. 登陆台风“麦德姆”的空心结构及其特征[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7, 33(3): 10-20. |
[6] |
程守长, 胡德强, 杨扬, 柯元惠, 陶丽. 华南前汛期印度洋海温异常与海南岛降水的关系[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7, 33(1): 87-92. |
[7] |
金巍, 曲姝霖, 王业修, 沈玉敏, 戴萍, 郜凌云, 曲岩, 原久淞. 鞍山地区大雾天气气候特征及成因探讨[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6, 32(6): 69-76. |
[8] |
吴庆梅, 刘卓, 张胜军, 李青春. 外来源影响北京地区空气质量的典型个例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6, 32(5): 25-31. |
[9] |
顾沈旦, 于丽娟, 尹承美, 何建军. WRF模式对济南地区夏季近地面气象场模拟效果评估[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6, 32(1): 1-8. |
[10] |
张宁,苏爱芳. 豫西地形对一次强降水过程的影响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4, 30(6): 16-24. |
[11] |
才奎志,蒋大凯,杨磊,于增华,孙晓巍,陈宇,谭世君. 辽宁黑山突发性局地特大暴雨中尺度对流条件和特征[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4, 30(6): 1-7. |
[12] |
马明亮,申红艳,魏鸿业, 张加昆. 西宁市大气环境风险模拟研究[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3, 29(6): 42-48. |
[13] |
祝青林,王丽娜,卞若玢,王秀萍. 基于GIS的大连冰雹分布与地形因子的相关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3, 29(5): 126-131. |
[14] |
成海民,邱新法,李梦洁,刘皓波. 河北省月平均气温分布式模型应用研究[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3, 29(1): 55-61. |
[15] |
杨洪斌, 刘玉彻, 汪宏宇, 邹旭东, 张云海. S/P模式计算的冷却塔烟气抬升高度敏感性试验[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1, 27(5): 38-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