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苏爱芳, 张宁, 袁小超, 王迪. 豫西南一次局地大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结构特征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8, 34(6): 1-10. |
[2] |
张萍萍, 孙军, 董良鹏, 陈璇, 车钦, 钟敏, 张蒙蒙, 张宁. 2016年湖北省一次暖区极端降水过程预报偏差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8, 34(5): 1-8. |
[3] |
黄文娟, 陈永林, 束炯. 2015年江淮流域中尺度涡旋梅雨期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7, 33(6): 25-33. |
[4] |
李永生, 刘伯奇, 王莹, 李菲. 非绝热加热对6月东北冷涡形成演变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6, 32(6): 19-26. |
[5] |
李崇, 吉曹翔, 夏传栋, 张治, 李典, 孟鹏, 班伟龙, 梁红. 沈阳地区强对流天气潜势预报环境参数特征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6, 32(6): 43-51. |
[6] |
李辑, 焦敏, 胡春丽, 李菲, 张晓月, 张琪, 王莹, 祝新宇. 1951-2012年东北地区夏季气温及其影响因子变化特征[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6, 32(5): 74-83. |
[7] |
王晓玲, 王艳杰, 陈赛男, 李银娥, 钟敏. 鄂东北地区两次大暴雨过程中尺度对流系统特征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6, 32(4): 1-11. |
[8] |
徐红, 晁华, 王文, 陈军庆. 东北冷涡暴雨落区统计与诊断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6, 32(3): 41-46. |
[9] |
刘静, 任川, 董巍, 才奎志, 崔胜权, 王瀛, 陈妮娜. 辽宁地区一次强降水过程诊断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6, 32(2): 18-27. |
[10] |
孙虹雨. 草地螟迁飞、降落与东北冷涡的关系[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4, 30(6): 85-91. |
[11] |
任丽,杨艳敏,金磊,韩冰,关铭. 一次东北冷涡暴雨数值模拟及动力诊断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4, 30(4): 19-25. |
[12] |
卢焕珍,刘一玮, 张楠 . 海河流域切变线类暴雨成因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4, 30(1): 15-22. |
[13] |
周晓珊,崔锦,王连仲,陈力强,杨森. 东北冷涡数值预报系统建立与业务应用[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2, 28(5): 1-. |
[14] |
王承伟,徐海明,任丽,陈莉. 东北冷涡客观识别方法的研究[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2, 28(2): 1-4. |
[15] |
蒋大凯,王江山,阎琦,王鹏,陆忠艳. 1961—2010年5—9月东北冷涡气候特征及其对辽宁气温的影响[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2, 28(2): 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