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国强, 佟欣怡, 杨莲梅, 周雪英, 霍达. 巴州地区一次罕见短时强降水过程诊断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7, 33(6): 16-24. |
[2] |
罗布坚参, 德吉白珍, 次仁朗杰. 西藏高原西南部地区一次暴雪天气过程诊断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6, 32(5): 18-24. |
[3] |
朱男男, 刘彬贤, 孙密娜, 刘一玮. 引发渤海风暴潮一次江淮气旋北上过程诊断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6, 32(5): 10-17. |
[4] |
任丽, 张桂华, 周奕含, 赵柠, 王春华. 引发黑龙江省暴雪爆发性气旋个例动力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6, 32(2): 28-36. |
[5] |
刘希文,徐双柱,王艳,杨红龙,李得勤 . 湖北梅雨期3次大暴雨过程诊断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3, 29(6): 1-7. |
[6] |
王西磊,孟宪贵,赵京峰. 2011年12月3—7日山东省连续大雾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3, 29(5): 20-25. |
[7] |
刘学华,朱宵峰,梁亮. Q矢量和湿位涡在梅雨期区域性暴雨中的诊断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3, 29(4): 11-17. |
[8] |
蒋立辉,张小宇,庄子波. 北京一次强降水过程的数值模拟[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3, 29(4): 18-25. |
[9] |
宋晓辉,田利庆,田秀霞,马鸿青,张功文,董方亮. 河北省一次回流暴雪的数值模拟[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3, 29(3): 8-14. |
[10] |
韩军彩,周顺武,刘伟. 华北地区夏季水汽含量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2, 28(6): 32-37. |
[11] |
吴振玲,汪靖,赵刚,刘一玮,史得道. 天津地区一次大到暴雪天气的诊断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2, 28(6): 8-13. |
[12] |
刘家峻,于江龙,梅娜,徐建. 2009年11月石家庄暴雪天气过程诊断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2, 28(5): 75-. |
[13] |
张萍萍,龙利民,张宁,王晓玲,胡昌琼. 2009年6月6日鄂北冰雹天气过程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2, 28(2): 10-15. |
[14] |
李安泰,何宏让,张云. WRF模式对舟曲“0808”特大泥石流暴雨的数值模拟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2, 28(2): 54-59. |
[15] |
罗玲, 胡亮, 何金海, 娄小芬. 东北冷涡背景下浙江省两次强降水过程的对比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1, 27(6): 35-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