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办单位: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
国际刊号:ISSN 1673-503X
国内刊号:CN 21-1531/P

当期目录

    2011年, 第27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1-02-28 上一期    下一期
    论文
    华北一次强对流暴雨的湿位涡诊断分析
    高万泉, 周伟灿, 李玉娥
    2011 (1):  1-6. 
    摘要 ( 985 )   PDF(1563KB) ( 1141 )  
    应用常规地面观测资料、区域加密站降水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水平分辨率1°×1°,间隔为6 h),对2009年6月8日发生在华北的一次强对流暴雨过程的湿位涡场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湿位涡的分布对强对流暴雨的发生、落区有较强的指示性作用,MPV1“正负值区垂直叠加”的配置是强对流暴雨发生、发展的有利形势。暴雨出现在850 hPa上MPV、MPV1、MPV2正负值过渡带附近,是对流不稳定与斜压不稳定相结合的地区。θse的等值线接近垂直的地区有利于垂直涡度的增长,亦有利于强降水发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气象灾害防御到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的管理方法转变
    王炜, 权循刚, 魏华
    2011 (1):  7-13. 
    摘要 ( 748 )   PDF(523KB) ( 1180 )  
    讨论气象灾害和气象灾害风险的重点研究对象。尝试性地将人类认识气象灾害的过程归纳为4个阶段:气象灾害的启蒙认识阶段、气象灾害的监测与预报阶段、气象灾害的减灾工程阶段和气象灾害的风险管理阶段。同时,引出了气象灾害和气象灾害风险的不同理念。以现在时刻为划分点,将过去已发生的灾害定义为气象灾害,将未来可能发生的灾害定义为气象灾害风险。最后建立了基于SWOT的远期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的分析方法,并提出了将人工影响天气作为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的气象工程手段的观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08年南京市热岛效应演变特征及其对城市居民生活影响
    闫少锋, 张金池, 张波, 陆茜, 王永平, 俞红, 张增信
    2011 (1):  14-20. 
    摘要 ( 785 )   PDF(880KB) ( 907 )  
    利用2008年南京市23个自动气象观测站观测的气温资料,分析南京市城市热岛效应的空间分布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南京市的热岛中心主要分布在人口和建筑物密集的鼓楼,白下和建邺区,下关、江宁和浦口等城区气温较低;2008年南京市平均城市热岛强度为1.6℃,四季热岛强度呈秋季、春季、冬季、夏季依次减弱;南京市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居民生活影响较大。南京市热岛效应的逐渐增强,将导致夏季空调使用量的增加,增加能耗对创建低碳城市、建设和谐城市生活产生消极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准噶尔盆地南缘一次强对流风暴雷达回波演变特征
    赵俊荣, 郭金强, 杨景辉, 杨建成
    2011 (1):  21-26. 
    摘要 ( 841 )   PDF(2759KB) ( 811 )  
    利用Doppler雷达产品、结合常规观测资料对2008年7月25日中国准噶尔盆地南缘冰雹、强降水的雷达回波结构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冰雹、强降水天气过程发生在西伯利亚至巴尔喀什湖冷槽东南象限的对流不稳定层结中,近低层至地面有中尺度辐合切变线。该强风暴的演变可归结为“逗点回波—“人”字形回波—螺旋形回波”三个阶段,相应径向速度图上出现“逆风区”、中气旋和辐合区;冰雹的雷达回波强度中心值超过65dBz,60dBz回波顶高为5.5km、65dBz回波顶高为3km,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由10kg•m-2跃增到70kg•m-2;强降水的雷达回波强度中心值达60dBz、55dBz回波顶高为3.7km、60dBz回波顶高为2.2km、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由15kg•m-2增加到55kg•m-2。Doppler雷达产品对冰雹、强降水天气监测预警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09年天津城区空气负离子变化规律
    孟丽红, 张敏, 姚青
    2011 (1):  27-29. 
    摘要 ( 722 )   PDF(484KB) ( 851 )  
    空气负离子成为空气清洁度的重要评价指标。利用2009年天津城区空气负离子观测数据,研究天津城区空气负离子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天津城区空气负离子月变化浓度呈双峰型分布,主峰值出现在9月,次峰值出现在5月,7月份负离子浓度最低;四个季节中负离子的日变化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天津市和大连市两个沿海城市的负离子浓度范围相差不大,最低值均出现在7月份,但二者月变化规律趋势不同。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四川广汉机场云的周期性变化特征
    张甦, 张振州, 郝丽萍, 李子良
    2011 (1):  30-34. 
    摘要 ( 994 )   PDF(988KB) ( 865 )  
    基于1986—1995年民航广汉机场气象台逐日逐时人工观测资料,利用统计分析,带通滤波方法、功率谱分析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广汉机场云的周期性变化。结果表明:广汉机场主要受层积云Sc、积云Cu两种低云影响,且二者具有相反的日变化特征,碎层云Fs、雨层云Ns、碎雨云Fn等出现频率很低。广汉机场云量的变化明显具有60-120d的准季节周期、30-60d季节内周期和10-20d准双周振荡。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华北南部一次回流暴雪天气的诊断分析
    田秀霞, 宋晓辉, 程序, 董占强, 李菊香, 聂振岭
    2011 (1):  35-39. 
    摘要 ( 873 )   PDF(1461KB) ( 1025 )  
    该回流暴雪天气属于华北回流中的两槽一脊型,导致这次强降雪的影响系统是高空急流、西来槽、低涡切变、低空急流,东北冷空气起到了触发作用。最大降水出现在南北风转换阶段,当东北风完全控制低层,降水结束;高空辐散和低层辐合相叠置及高空正涡度的下传,有强降水的产生,但上升运动中心较低。降雪前的增暖增湿与低层冷空气的楔入使华北南部位于θse能量锋区和水汽辐合区内,有利于强降雪的产生。回流天气的水汽主要来自于南方,低层东北冷空气也有间接输送水汽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简报
    1957—2009年南澳蒸发量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
    林苗青, 杜勤博, 翁武坤
    2011 (1):  40-44. 
    摘要 ( 845 )   PDF(619KB) ( 823 )  
    利用1957—2009年南澳县小型蒸发皿蒸发量资料,分析了南澳蒸发量的气候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南澳10月蒸发量最大,2月蒸发量最少;秋季蒸发量最大,夏季次之,冬季最少。1957-2009年蒸发量呈明显下降趋势,20世纪60—90年代基本上是锐减,21世纪的第1个10a反而上升,平均以7.2 mm/年的趋势下降;11月减幅最大,7月减幅最小;冬季减幅最大,秋季次之,夏季最小;对蒸发量下降的原因分析表明,日照时数和平均风速的减少与蒸发量的减少呈显著相关,是蒸发量减少的主要影响因子;低云量的增多也导致日照时数的减少;低云量、总云量、相对湿度、降雨量、水汽压与蒸发量呈负相关关系,其中低云量、总云量与蒸发量负相关显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蒙自地区蒸发折算系数分析
    郑皎, 王继红, 李华伟
    2011 (1):  45-47. 
    摘要 ( 726 )   PDF(512KB) ( 809 )  
    利用始于1953年的蒙自气候站小型蒸发器和始于1986年的E-601B型蒸发器蒸发量观测资料,计算两种蒸发器蒸发量的折算系数,并与相关分析及线性拟合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蒙自站小型蒸发器与E-601B型蒸发器蒸发量的时程分配基本一致,两者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关系,线性拟合的线性系数与折算系数较为一致,且检验结果较为接近,推算出该地区两种仪器年蒸发量的折算系数为0.65。研究结果可用于本地区的气候评价、水量平衡分析、水资源调查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09年7月17日唐山地区强降水成因分析
    张晓东
    2011 (1):  48-53. 
    摘要 ( 1086 )   PDF(2388KB) ( 585 )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09年7月17日唐山地区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强降水是暖湿空气向北输送与低层冷空气交汇引起的。降水前期,唐山地区中低层水汽强辐合为强降水准备了条件。冷空气从底层侵入,抬升暖湿气流,低层暖锋锋生使对流不稳定性增大,上升运动加强,降水量增大。强降水区存在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和斜升运动机制。850hPa湿位涡正压项MPV1>0区域能较好地反映出冷空气活动特征,强降水出现在MPV1零线附近偏冷空气一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09年11月江苏南部一次大雾天气诊断分析
    陈光, 房春花
    2011 (1):  54-57. 
    摘要 ( 743 )   PDF(1592KB) ( 610 )  
    利用地面观测和探空资料及NCEP 1×1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09年11月25—27日江苏省南部大雾的成因。结果表明:逆温层的高度及强度与雾的浓度关系密切,弱冷暖平流有利于产生雾,但是温度平流在近地面一定高度迅速逆转使得温度层结由不稳定转为稳定更利于浓雾产生。边界层在低层辐合上升和高层辐散下沉的界面中形成逆温层,是产生浓雾的重要因素。对大雾天气进行诊断分析,有利于更加准确的对大雾天气进行数值预报,减轻此类灾害性天气的危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快报
    气候变化适应行动实施框架——宁夏农业案例实践
    居煇, 陈晓光, 王涛明, 姜帅
    2011 (1):  58-64. 
    摘要 ( 859 )   PDF(649KB) ( 560 )  
    宁夏是我国的生态脆弱区和贫困区之一,以宁夏为例开展农业适应行动实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示范作用。根据气候变化适应行动实施框架,宁夏未来气候干旱风险会增加,水资源短缺矛盾加剧,极端气候事件频率和强度加强。未来宁夏北部灌区农业应以发展节水灌溉和高效种植为主,中部以设施农业和牧业为主,南部以发展特色农业为主。气象和水利部门对适应技术的适应效果持乐观态度,农牧业和林业则态度谨慎。适应措施能否实施的首要条件是措施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方针,其次是成本效益,在实施条件中,要求相对比较弱化的是公众对气候风险的认知程度以及措施的灵活调整性。在适应措施选择上,气象服务和种植结构调整成为首选的适应技术,而覆盖技术、节水技术由于更倾向于传统的技术范畴,虽然效果较好,但对其适应优先性选择存在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风暴相对螺旋度与强对流天气类型的关系分析
    石燕茹, 寿绍文, 王丽荣, 杨荣珍, 赵严厂
    2011 (1):  65-71. 
    摘要 ( 956 )   PDF(596KB) ( 1584 )  
    对风暴相对螺旋度(SRH)的定义进行了介绍。通过对2007—2008年石家庄地区27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统计分析,找出短时暴雨、冰雹、大风任意组合时高、低层SRH的不同特征,得到不同天气现象的预报指标,并利用2009年的几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出现短时暴雨时,SRH经常连续较长时间为正值,但数值较小,SRH也是以正值为主;伴有冰雹或者大风时,SRHSRH的差值迅速增大,SRH可达到100m2•s-2或以上。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