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孙仕强, 鹿文涵, 郭建民, 钱燕珍, 卢晶晶. 2012—2016年宁波市中暑流行特征及热浪对其影响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9, 35(1): 66-71. |
[2] |
林小红, 吴建成, 刘通易, 韩美, 郭弘, 柯小青. 三个典型登闽空心结构台风强降水分布差异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9, 35(1): 10-17. |
[3] |
张剑明;段丽洁. 2013年夏季湖南省持续高温干旱变化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8, 34(4): 45-51. |
[4] |
刘伟鹏, 刘伟, 张文娟, 侯伟, 李悦. 沈阳市主要公园土壤多环芳烃污染特征研究[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8, 34(2): 69-74. |
[5] |
曲姝霖, 仝纪龙, 唐睿, 李佳芸. 西北地区极端高温变化及其对气候变暖停滞的响应[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7, 33(4): 78-85. |
[6] |
刘金丽, 李娇. 珠海市夏季高温天气气候特征及2014年异常高温天气环流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7, 33(1): 72-79. |
[7] |
张小泉, 王文, 傅帅. 2013年浙江省夏季异常高温天气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7, 33(1): 80-86. |
[8] |
房小怡, 杜吴鹏, 权维俊, 轩春怡, 郭文利. 苏浙沪地区高温灾害风险区划研究[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6, 32(6): 109-115. |
[9] |
姜荣, 魏宁, 陈亮, 李佳璇, 象伟宁. 上海市高温日的日最高气温空间分布特征及改善措施[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6, 32(5): 84-91. |
[10] |
卢晶晶, 吕劲文, 钱峥. 宁波市高温中暑气象等级评定方法研究[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6, 32(4): 91-97. |
[11] |
姜荣, 陈亮, 象伟宁. 上海市极端高温天气变化特征[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6, 32(1): 66-74. |
[12] |
杨红龙,潘婕,张镭 . SRES A2 情景下中国区域性高温热浪事件变化特征[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5, 31(1): 51-59. |
[13] |
赵梓淇,李丽光,王宏博,赵先丽,万志红,董国平,吴晓鸣,房一和. 1961—2010年辽宁省高温日数和高温热浪特征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4, 30(5): 57-61. |
[14] |
许薇,汤强,陈欢欢. 1961—2010年广东省高温天气时空变化特征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3, 29(6): 68-74. |
[15] |
杨宏青,陈正洪,谢森, 叶殿秀,龚洁. 夏季极端高温对武汉市人口超额死亡率的定量评估[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3, 29(5): 140-1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