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安林昌, 张恒德, 李凯飞. 降雨天气对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影响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8, 34(3): 58-70. |
[2] |
李晓岚, 刘旸, 栾健, 马雁军, 王扬锋, 张婉莹. 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法沈阳市PM2.5质量浓度集成预报试验[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8, 34(2): 100-106. |
[3] |
李倩, 杨旭, 马梁臣, 张俊茹, 孙克敏, 邢丽元. 长春市酸雨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7, 33(4): 48-55. |
[4] |
李杨, 马舒庆, 贾小芳, 郑宇, 鲁赛, 赵胡笳. 基于无人直升机探测的北京地区重雾霾天气大气颗粒物垂直变化特征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6, 32(6): 179-183. |
[5] |
褚建民,王燕,王琼,李少宁,胡守明,王叶红. 油松和侧柏常绿树种对典型污染物的吸滞与富集作用[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2, 28(3): 15-20. |
[6] |
康富贵,李耀辉,. 2010年民勤沙地近地面沙尘气溶胶浓度特征[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0, 26(6): 6-12. |
[7] |
李元宜,李艳红. 辽宁中部城市群大气污染防治对策探讨[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0, 26(4): 57-60. |
[8] |
姚剑,王广华,林俊,范雪波,耿彦红,位楠楠,单健,李燕,刘卫. 上海市大气颗粒物与能见度的关系[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0, 26(4): 17-21. |
[9] |
汪自军,陈圣波,吕航,韩念龙. 大气臭氧不同量纲之间的转换[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0, 26(2): 63-67. |
[10] |
王宏林长城隋平陈彬彬. 福州天气形势分型与大气污染物的相关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8, 24(6): 7-11. |
[11] |
刘玉彻,徐敬,王淑凤,孟昭阳. 影响北京夏季O3污染的O3前体物浓度及天气条件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6, 22(6): 34-37. |
[12] |
马雁军,王扬锋,刘宁微. 辽宁中部城市群主要大气污染物时空分布特征的数值模拟[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6, 22(2): 6-10. |
[13] |
任成,李明香. 营口大气降水监测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1999, 15(3): 28-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