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IPCC .  Climate change 2013:the physical science basis[M].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3: 2- 5.
											 											 | 
										
																													
																						| 2 | 
																						 
											  肖光梁, 陈传雷, 龙晓慧, 等.  辽宁省短时暴雨和大暴雨时空分布与变化特征[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9, 35 (5): 46- 52. 
											 											 | 
										
																													
																						| 3 | 
																						 
											  李晶, 王婉昭, 刘东明, 等.  2017年辽宁省春夏精细化气象干旱监测评估[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9, 35 (3): 100- 105. 
											 												 
																									doi: 10.3969/j.issn.1673-503X.2019.03.013
																																			 											 | 
										
																													
																						| 4 | 
																						 
											  周莉, 兰明才, 张舰齐, 等.  2017年冬季长沙一次重度霾污染天气过程气象成因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9, 35 (3): 45- 51. 
											 											 | 
										
																													
																						| 5 | 
																						 
											  李树岭, 花丛, 赵玲, 等.  哈尔滨秋季一次持续性重污染过程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9, 35 (4): 25- 32. 
											 											 | 
										
																													
																						| 6 | 
																						 
											  陈宜瑜.  对开展全球变化区域适应研究的几点看法[J]. 地球科学进展, 2004, 19 (4): 495- 499. 
											 												 
																									doi: 10.3321/j.issn:1001-8166.2004.04.001
																																			 											 | 
										
																													
																						| 7 | 
																						 
											  姜彤.  气候变化影响评估方法应用[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13: 178- 188.
											 											 | 
										
																													
																						| 8 | 
																						 
											  葛全胜, 曲建升, 曾静静, 等.  国际气候变化适应战略与态势分析[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9, 5 (6): 369- 375. 
											 												 
																									doi: 10.3969/j.issn.1673-1719.2009.06.009
																																			 											 | 
										
																													
																						| 9 | 
																						 
											  匡洋, 李浩, 夏军, 等.  气候变化对跨境水资源影响的适应性评估与管理框架[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8, 14 (1): 67- 76. 
											 											 | 
										
																													
																						| 10 | 
																						 
											  崔胜辉, 李旋旗, 李扬, 等.  全球变化背景下的适应性研究综述[J]. 地理科学进展, 2011, 30 (9): 1088- 1098. 
											 											 | 
										
																													
																						| 11 | 
																						 
											  王长燕, 赵景波, 李小燕.  华北地区气候暖干化的农业适应性对策研究[J]. 干旱区地理, 2006, 29 (5): 646- 652. 
											 												 
																									doi: 10.3321/j.issn:1000-6060.2006.05.005
																																			 											 | 
										
																													
																						| 12 | 
																						 
											  陈太根, 董婕, 延军平, 等.  区域气候变化适应度评价-以咸阳市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 2011, 30 (3): 319- 324. 
											 											 | 
										
																													
																						| 13 | 
																						 
											 冯彩琴.西安市气候变化城郊对比分析及适应度综合评价[D].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 2012.
											 											 | 
										
																													
																						| 14 | 
																						 
											  谢欣露, 郑艳.  气候适应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 城市与环境研究, 2016, (4): 50- 66. 
											 											 | 
										
																													
																						| 15 | 
																						 
											  崔利芳, 任学慧.  大连市气候变化适应度评价[J]. 资源科学, 2012, 34 (2): 273- 279. 
											 											 | 
										
																													
																						| 16 | 
																						 
											  李响, 钱敏蕾, 徐艺扬, 等.  基于区域气候与城市发展耦合模型的气候变化适应度评价-以上海市为例[J].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54 (2): 210- 219. 
											 											 | 
										
																													
																						| 17 | 
																						 
											  任国玉, 陈峪, 邹旭恺, 等.  综合极端气候指数的定义和趋势分析[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0, 15 (4): 354- 364. 
											 												 
																									doi: 10.3878/j.issn.1006-9585.2010.04.02
																																			 											 | 
										
																													
																						| 18 | 
																						 
											  汪应洛.  系统工程[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120- 130.
											 											 | 
										
																													
																						| 19 | 
																						 
											  宋建波, 武春友.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研究——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J]. 中国软科学, 2010, (2): 78- 87. 
											 												 
																									doi: 10.3969/j.issn.1002-9753.2010.02.010
																																			 											 | 
										
																													
																						| 20 | 
																						 
											  闫敏慧, 姚秀萍, 王蕾, 等.  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气象服务评价指标权重[J]. 应用气象学报, 2014, 25 (4): 470- 475. 
											 												 
																									doi: 10.3969/j.issn.1001-7313.2014.04.010
																																			 											 | 
										
																													
																						| 21 | 
																						 
											  邓雪, 李家铭, 曾浩健, 等.  层次分析法权重计算方法分析及其应用研究[J].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12, 42 (7): 93- 100. 
											 												 
																									doi: 10.3969/j.issn.1000-0984.2012.07.012
																																			 											 | 
										
																													
																						| 22 | 
																						 
											  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中心.  中国气候变化监测公报(2016年)[M]. 北京: 科学出报社, 2017: 16- 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