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钱慕晖, 李京校, 李如箭, 等. 2005-2014年北京市雷电灾害特征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6, 32 (4): 126- 131.
doi: 10.3969/j.issn.1673-503X.2016.04.017
|
2 |
张义军, 周秀骥. 雷电研究的回顾和进展[J]. 应用气象学报, 2006, 17 (6): 829- 834.
doi: 10.3969/j.issn.1001-7313.2006.06.019
|
3 |
陈家宏, 赵淳, 谷山强, 等. 我国电网雷电监测与防护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 高电压技术, 2016, 42 (11): 3361- 3375.
|
4 |
王娟, 谌芸. 2009-2012年中国闪电分布特征分析[J]. 气象, 2015, 41 (2): 160- 170.
|
5 |
王学良, 余田野, 贺姗. 湖泊与陆地雷电参数分布特征及其对比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9, 35 (6): 132- 138.
doi: 10.3969/j.issn.1673-503X.2019.06.017
|
6 |
丁旻, 陈春, 张建军. 贵州省近10年地闪分布特征分析[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0, 41 (1): 166- 172.
|
7 |
王欣眉, 宋琳, 王新功, 等. 1971-2008年青岛地区雷电时空分布特征[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1, 27 (4): 39- 43.
doi: 10.3969/j.issn.1673-503X.2011.04.007
|
8 |
高文胜, 张博文, 周瑞旭, 等. 基于雷电定位系统监测数据的雷暴云趋势预测[J]. 电网技术, 2015, 39 (2): 523- 529.
|
9 |
李永福, 司马文霞, 陈林, 等. 基于雷电定位数据的雷电流参数随海拔变化规律[J]. 高电压技术, 2011, 37 (7): 1634- 1641.
|
10 |
陈家宏, 童雪芳, 谷山强, 等. 雷电定位系统测量的雷电流幅值分布特征[J]. 高电压技术, 2008, 34 (9): 1893- 1897.
|
11 |
李家启, 申双和. 采用闪电定位系统的丘陵山区雷电特征分析[J]. 高电压技术, 2011, 37 (9): 2218- 2224.
|
12 |
司马文霞, 李永福, 杨庆, 等. 改进网格法及其在雷电参数统计中的应用[J]. 高电压技术, 2012, 38 (8): 1834- 1841.
|
13 |
陆国俊, 熊俊, 陈家宏, 等. 广州地域1999-2008年地闪密度图及雷电参数分析[J]. 高电压技术, 2009, 35 (12): 2930- 2936.
|
14 |
李家启, 王劲松, 申双和, 等. 基于ADTD系统监测的雷电流幅值累积概率特征分析[J]. 气象, 2011, 37 (2): 226- 231.
|
15 |
李家启. 基于LLS的雷电流参数随海拔变化特征分析[J]. 西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3, 35 (7): 127- 132.
|
16 |
骆方, 覃彬全, 余沛, 等. 重庆地区雷电日雷暴日关系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28 (35): 291- 296.
doi: 10.3969/j.issn.1000-6850.2012.35.054
|
17 |
任照环, 许伟, 余蜀豫, 等. 重庆市雷电灾害区划[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0, 41 (4): 317- 324.
|
18 |
王学良, 张科杰, 余田野, 等. 基于LLS的雷电流波头陡度时间和概率分布特征[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6, 35 (2): 114- 118.
doi: 10.3969/j.issn.1006-7167.2016.02.029
|
19 |
Chowdhuri P , Anderson J G , Chisholm W A , et al. Parameters of lightning strokes: a review[J].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Delivery, 2005, 20 (1): 346- 358.
doi: 10.1109/TPWRD.2004.835039
|
20 |
赵淳, 雷梦飞, 王剑, 等. 雷电流幅值累积概率分布曲线拟合方法[J]. 高电压技术, 2018, 44 (5): 1598- 1604.
|
21 |
王学良, 张科杰, 余田野, 等. 湖北地区云地闪电频次及雷电流幅值时间分布特征[J]. 电瓷避雷器, 2017, (3): 1- 9.
|
22 |
杨春, 张勇, 张亚萍, 等. 近25 a重庆地区小时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分析[J]. 暴雨灾害, 2020, 39 (1): 71- 80.
doi: 10.3969/j.issn.1004-9045.2020.01.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