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杨成芳. 渤海海效应暴雪的多尺度研究[D]. 南京: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0.
|
2 |
王爽, 蔡丽娜. 大连机场地方性冷流降雪特征及成因分析[J].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 2009, 20 (1): 32- 36.
doi: 10.3969/j.issn.1009-4288.2009.01.005
|
3 |
杨成芳, 李泽椿. 近十年中国海效应降雪研究进展[J]. 海洋气象学报, 2018, 38 (4): 1- 10.
|
4 |
梁军, 张胜军, 黄艇, 等. 辽东半岛2次高影响冷流降雪的对比分析[J]. 干旱气象, 2015, 33 (3): 444- 451.
|
5 |
张勇, 寿绍文, 王咏青, 等. 山东半岛一次强降雪过程的中尺度特征[J].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8, 31 (1): 51- 60.
doi: 10.3969/j.issn.1674-7097.2008.01.007
|
6 |
杨成芳, 李泽椿, 周兵, 等. 渤海南部沿海冷流暴雪的中尺度特征[J].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7, 30 (6): 857- 865.
doi: 10.3969/j.issn.1674-7097.2007.06.018
|
7 |
林曲凤, 吴增茂, 梁玉海, 等. 山东半岛一次强冷流降雪过程的中尺度特征分析[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6, 36 (6): 908- 914.
|
8 |
杨成芳. 渤海海效应暴雪的三维热力结构特征[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0, 40 (2): 17- 27.
|
9 |
杨成芳, 李泽椿, 王俊. 用EVAP方法反演冷流暴雪的风场及检验[J]. 气象学报, 2010, 68 (4): 577- 583.
|
10 |
杨成芳, 车军辉, 吕庆利, 等. 位涡在冷流暴雪短时预报中的应用[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9, 39 (3): 361- 368.
|
11 |
李丽, 张丰启, 施晓晖. 山东半岛冷流强降雪和非冷流强降雪的对比分析[J]. 气象, 2015, 41 (5): 613- 621.
|
12 |
杨成芳, 周淑玲, 刘畅, 等. 一次入海气旋局地暴雪的结构演变及成因观测分析[J]. 气象学报, 2015, 73 (6): 1039- 1051.
|
13 |
于晓晶, 辜旭赞, 李红莉. 山东半岛一次冷流暴雪过程的中尺度模拟与云微物理特征分析[J]. 气象, 2013, 39 (8): 955- 964.
|
14 |
易笑园, 李泽椿, 朱磊磊, 等. 一次β-中尺度暴风雪的成因及动力热力结构[J]. 高原气象, 2010, 29 (1): 175- 186.
|
15 |
李建华, 崔宜少, 杨成芳, 等. 太行山和山东半岛地形对冷流暴雪的影响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4, 30 (3): 18- 25.
|
16 |
秦育蜻, 王盘兴, 管兆勇, 等. 两种再分析资料的Hadley环流比较[J]. 科学通报, 2006, 51 (12): 1469- 1473.
|
17 |
李进, 陈练. 2014年杭州地区一次雨转雪天气过程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6, 32 (5): 1- 9.
|
18 |
陆汉城, 杨国祥. 中尺度天气原理和预报[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04: 41- 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