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曹畅, 李旭辉, 张弥, 等. 中国城市热岛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的分析[J]. 环境科学, 2017, 38 (10): 3987- 3997.
|
2 |
白杨, 王晓云, 姜海梅, 等. 城市热岛效应研究进展[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3, 29 (2): 101- 106.
|
3 |
连志鸾, 尤凤春. 石家庄高温闷热天气气候特征与预报方法[J]. 气象, 2005, 31 (6): 55- 60.
|
4 |
肖嗣荣, 张可慧, 刘芳圆, 等. 石家庄市高温热浪与"三大火炉"城市的对比研究[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0, 26 (5): 87- 92.
|
5 |
钟利华, 周邵毅, 邓英姿, 等. 广西近年高温干旱气象灾害及对电力供求的影响[J]. 灾害学, 2007, 22 (3): 81- 84.
|
6 |
陈正洪, 洪斌. 华中电网四省日用电量与气温关系的评估[J]. 地理学报, 2000, 55 (z1): 34- 38.
|
7 |
张树林. 高温天气对输电设备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 山西电力, 2011, (3): 35- 37.
|
8 |
田心如, 白莉娜, 唐红昇, 等. 江苏省大雾持续时间及相关要素的周末效应[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2, 35 (S2): 117- 122.
|
9 |
徐冬英, 曾向红, 段丽洁, 等. 湖南省用电需求气象条件等级特征分析[J].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4, 35 (4): 53- 57.
|
10 |
曲晓黎, 赵娜, 张金满, 等. 春灌期气象条件对河北省南网日用电负荷峰值的影响[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3, 29 (5): 154- 158.
|
11 |
武辉芹, 张金满, 曲晓黎. 河北省南部电网夏季电力负荷特征及与气象因子的关系[J]. 气象科技, 2013, 41 (5): 945-948, 964.
|
12 |
付桂琴, 尤凤春, 曹欣, 等. 积温效应在电力日峰谷负荷中的应用及检验[J]. 应用气象学报, 2015, 26 (4): 492- 499.
|
13 |
张彦恒, 杨琳晗, 武辉芹, 等. 冀北电网电力负荷特征与气温的关系[J]. 干旱气象, 2016, 34 (5): 881- 885.
|
14 |
栗然, 郭朝云, 韦仲康. 京津唐电网电力日峰荷与气象指数的关联性分析[J]. 电网技术, 2008, 32 (6): 87- 92.
|
15 |
林小红, 夏丽花, 黄美金, 等. 福州市夏季电力气象等级预测模型初探[J]. 气象科技, 2006, 34 (6): 774- 777.
|
16 |
贺芳芳, 徐家良, 周伟东, 等. 上海地区高温期气象条件对用电影响的评估[J]. 高原气象, 2008, 27 (z1): 210- 217.
|
17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评价(GB/T 27963—2011)[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2.
|
18 |
陈静, 韩军彩, 张素果, 等. 基于暑热指数的河北省中暑气象等级预报指标研究[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3, 29 (5): 86- 91.
|
19 |
孙广禄, 王晓云, 章新平, 等. 京津冀地区人体舒适度的时空特征[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1, 27 (3): 18- 23.
|
20 |
程定芳, 任永建, 陈正洪. 精细化气象因子对短期电力负荷预测的影响研究[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54 (5): 792- 797.
|
21 |
李晓岚, 刘旸, 栾健, 等. 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法沈阳市PM2.5质量浓度集成预报试验[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8, 34 (2): 100- 106.
|
22 |
杜勤博, 吴晓燕, 郑素帆, 等. 汕头市PM2.5的气象要素影响分析及预报研究[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9, 35 (5): 70- 77.
|
23 |
张翠华, 张文煜. 石家庄地区输电线路雷击事故发生的气象指标研究[J]. 干旱气象, 2021, 39 (6): 1025- 10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