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宋肖肖,周杨浩成,王怡文,等.广西水稻种子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种业,2022(10):56-58. [2] 姚正兰,周博扬,汪圣洪,等.不同播期对水稻生育进程及灌浆速率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19,47(7):14-17. [3] 陆魁东,宁金花,宋忠华,等.超级晚稻灌浆特性与温光条件的关系[J].中国农业气象,2015,36(6):732-738. [4] 王夫玉,张洪程,赵新华,等.温光对水稻籽粒充实度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01,(4):396-402. [5] 中国气象局.农业气象观测规范 水稻(QX/T 2018)[S].北京:气象出版社,2018. [6] 周秀华,唐熠,陆虹,等.1951—2020年广西冬季低温事件频次变化及其对大西洋海温的响应[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3,39(2):71-76. [7] 王月,李辑,焦敏,等.中国大范围极端低温事件的特征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0,36(6):74-81. [8] 党程成,郝蓉蓉,周梦,等.灌浆结实期气象条件对江汉平原优质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23,32(5):1068-1079. [9] 普思维,周丁香,祝孟洋,等.开花期低温胁迫对晚稻产量影响机制研究[J].杂交水稻,2022,37(3):104-111. [10] 向丽,唐启源,王慰亲,等.精量有序机抛种植模式对寒露风影响下双季晚稻生产的减灾作用[J].中国农业气象,2022,43(6):499-508. [11] 王珂历.厄尔尼诺的危害成因和预测[J].科技资讯,2006(21):250-251. [12] 周驰燕,李国辉,许轲,等.水稻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转运机理及栽培调控研究进展[J].生命科学,2021,33(1):111-120. [13] 张玉屏,王军可,王亚梁,等.水稻淀粉合成对夜温变化的响应[J].中国水稻科学,2020,34(6):525-538. [14] 胡磊,田俊,卓红秀,等.1961—2017年江西省晚稻寒露风时空演变特征[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0,36(4):67-73. [15] 刘琳帅,卞景阳,孙兴荣,等.水稻低温冷害的研究进展[J].江苏农业科学,2022,50(24):9-15. [16] 曾研华.低温诱导籼粳杂交稻灌浆结实障碍特性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5:99. [17] 陈辰,陈艳春,董智强,等.鲁中地区典型日光温室喜温蔬菜冷害预警指标研究[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3,39(2):92-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