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傅抱璞. 地形和海拔高度对降水的影响[J]. 地理学报, 1992, 47 (4): 302- 314.
doi: 10.3321/j.issn:0375-5444.1992.04.003
|
2 |
童金, 魏凌翔, 叶金印, 等. 安徽省不同地形条件下汛期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7, 33 (6): 42- 48.
|
3 |
张宁, 苏爱芳. 豫西地形对一次强降水过程的影响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4, 30 (6): 16- 24.
|
4 |
梁钟清, 张艳霞, 钟水新, 等. 地形对一次粤北暖区暴雨的影响研究[J]. 热带气象学报, 2023, 39 (4): 536- 550.
|
5 |
陶诗言. 中国之暴雨[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0: 1- 71.
|
6 |
陈明, 傅抱璞, 于强. 山区地形对暴雨的影响[J]. 地理学报, 1995, 50 (3): 256- 263.
doi: 10.3321/j.issn:0375-5444.1995.03.008
|
7 |
孙继松. 气流的垂直分布对地形雨落区的影响[J]. 高原气象, 2005, 24 (1): 62- 69.
|
8 |
林慧敏, 闵锦忠, 朱利剑, 等. 太行山地形在"7.19"华北持续性低涡暴雨中的作用[J]. 气象科学, 2023, 43 (1): 46- 58.
|
9 |
石娟, 蒋贤玲, 柯元惠, 等. 2012—2021年海南岛极端短时强降水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3, 39 (2): 62- 70.
|
10 |
程佳佳, 徐国强. 郑州"7·20"极端降水地形影响数值试验[J]. 气象科技, 2023, 51 (5): 668- 680.
|
11 |
姚昊, 潘晓滨, 臧增亮. 一次鄂西地区暴雨过程中地形敏感性试验研究[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8, 24 (5): 61- 66.
|
12 |
廖胜石, 卓健, 罗建英, 等. 广西汛期极端短时强降水特征分析[J]. 暴雨灾害, 2022, 41 (3): 308- 314.
|
13 |
刘蕾, 张凌云, 李家文. 中尺度地形对柳州一次大暴雨过程影响的数值试验[J]. 暴雨灾害, 2015, 34 (1): 74- 79.
|
14 |
李华实, 王东海, 陆虹, 等. 广西汛期大范围持续性强降水特征与天气学分型研究[J]. 热带气象学报, 2023, 39 (2): 242- 255.
|
15 |
刘蕾, 张凌云, 陈茂钦, 等. 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柳州地区前汛期南风型暖区暴雨特征[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8, 34 (1): 38- 44.
|
16 |
刘蕾, 陈茂钦, 蓝柳茹, 等. 桂北山区两次突发性大暴雨触发及维持机制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2, 38 (5): 15- 24.
|
17 |
《广西天气预报技术和方法》编写组. 广西天气预报技术和方法[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12: 14- 18.
|
18 |
宇如聪, 李建, 陈昊明, 等. 中国降水日变化[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21: 10- 16.
|
19 |
黄滢, 黄小燕, 林文桦, 等. 广西"雨窝"降雨特征及成因分析[J].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23, 46 (3): 47- 54.
|
20 |
彭莉莉, 邓剑波, 谢傲. 基于梯度观测小时数据的南岳山降水日变化特征[J]. 暴雨灾害, 2020, 39 (2): 201- 2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