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孙倩倩,刘晶淼. 基于聚类分析的中国东北地区气温和降水时空变化特征[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4, 30(3): 59-65. |
[2] |
成海民,邱新法,李梦洁,刘皓波. 河北省月平均气温分布式模型应用研究[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3, 29(1): 55-61. |
[3] |
关健华,王冠,李岚,明慧青,唐亚平,孙婧,赵淼,张楠. 气候变化对沈阳冬季供暖期的影响[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2, 28(6): 72-75. |
[4] |
闫少锋, 张金池, 张波, 王永平, 俞 红, 闵俊杰, 张增信. 南京极值温度长期变化及与平均温度的关系[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1, 27(3): 33-39. |
[5] |
周德平,陈力强,李辑. 动力延伸预报产品在辽宁短期气候预测中的释用[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6, 22(6): 11-17. |
[6] |
王冀,向旬,韩艳凤. 鞍山地区冬季气温的时间变化特征及预测[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5, 21(3): 17-18. |
[7] |
彭振林,佟军,张全凤. 近40年灯塔市气温趋势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4, 20(2): 15-16. |
[8] |
戴廷仁. 近42年辽宁气温变化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3, 19(1): 6-7. |
[9] |
夏传栋,周立宏. 沈阳近50年气温变化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2, 18(3): 15-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