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于志明, 王驷鹞, 马冬亮. 渤海海洋气象灾害天气分型与预报指标研究[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8, 34(1): 106-111. |
[2] |
孙欣, 陈传雷, 梁寒, 杨青, 贺慧, 陆井龙, 赵明. 辽宁地区大暴雨环境场和物理量场合成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6, 32(5): 40-46. |
[3] |
蒋璐璐, 钱燕珍, 杜坤, 顾小丽. 宁波市近地层臭氧浓度变化及预测[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6, 32(1): 53-59. |
[4] |
郑婧,许爱华,许彬. 江西省冻雨垂直温度层结分析及预报[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4, 30(4): 49-56. |
[5] |
王继志,杨元琴,王亚强,张光智. PLAM指数跟踪方法对中国沙尘天气过程及其波动变化特征的研究[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3, 29(5): 92-97. |
[6] |
王宝书,闵诗淳,陈雷. 吉林省雨凇气候特征及其天气分型[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3, 29(2): 68-74. |
[7] |
阎访,陈静,卞韬,廖颖慧,张翠华. 一次雷暴大风的物理环境场和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3, 29(1): 33-39. |
[8] |
张晓东. 2009年7月17日唐山地区强降水成因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1, 27(1): 48-53. |
[9] |
王宪彬,张旭,辛艳辉. 东北地区一次暴雨过程的落区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0, 26(5): 36-40. |
[10] |
刘彬贤,于玉斌,吕江津. 热带气旋“尤特”(2006)南海突然减弱的机理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0, 26(4): 28-34. |
[11] |
王明华,陆忠艳,才奎志,关颖,袁子鹏,黄阁. 东北高速公路行车安全气象条件预报业务系统[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0, 26(4): 53-56. |
[12] |
杨洪斌,李元宜,邹旭东,张云海,李英志. 辽宁空气中度污染和重污染天气类型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9, 25(6): 15-17. |
[13] |
赵惠芳,陈雅莲,唐会荣,杨建东. 晋江城市空气质量污染潜势统计预报方法初探[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9, 25(5): 27-30. |
[14] |
陆忠艳,黄阁,关颖,王瀛. 辽宁省专业气象预报业务平台[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9, 25(3): 53-56. |
[15] |
程相坤,蔡冬梅,王式功. 中国沙尘暴天气研究进展及主要科学问题[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7, 23(6): 51-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