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姚静, 井宇, 刘勇, 赵强, 王楠. 2016年陕西地区首场伴随“高架雷暴”区域性暴雪过程机理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8, 34(6): 24-32. |
[2] |
王秀萍, 陈希壮, 程航, 金巍. 大连盛夏旱涝典型年环流对比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8, 34(6): 84-90. |
[3] |
吴志彦, 李宏江, 赵海军, 丛春华, 姚丽娜. 卫星水汽图像和位势涡度场在一次变性台风暴雨过程中的解译应用[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8, 34(3): 1-8. |
[4] |
王婷婷, 王宁, 姚瑶, 张梦远, 付冬雪, 杨雪艳. 东北冷涡背景下两类龙卷形成机制的对比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7, 33(6): 9-15. |
[5] |
崔慧慧. 郑州地区一次冷锋后高架雷暴天气过程特征及成因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7, 33(6): 34-41. |
[6] |
杨景泰, 隋玉秀, 王健, 周美娥, 于德华, 孙立娟, 潘玉成. 大连地区雷暴大风的气候和天气学特征[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7, 33(6): 49-57. |
[7] |
李燕, 赛瀚, 刘静, 刘硕. 辽宁省短时强降水气候特征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7, 33(4): 56-63. |
[8] |
张小泉, 王文, 傅帅. 2013年浙江省夏季异常高温天气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7, 33(1): 80-86. |
[9] |
罗布坚参, 德吉白珍, 次仁朗杰. 西藏高原西南部地区一次暴雪天气过程诊断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6, 32(5): 18-24. |
[10] |
张端禹,崔春光,赵玉春. 2010年前汛期末华南西部和东部暴雨对比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4, 30(6): 8-15. |
[11] |
刘希文,徐双柱,王艳,杨红龙,李得勤 . 湖北梅雨期3次大暴雨过程诊断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3, 29(6): 1-7. |
[12] |
王西磊,孟宪贵,赵京峰. 2011年12月3—7日山东省连续大雾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3, 29(5): 20-25. |
[13] |
蒋立辉,张小宇,庄子波. 北京一次强降水过程的数值模拟[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3, 29(4): 18-25. |
[14] |
宋晓辉,田利庆,田秀霞,马鸿青,张功文,董方亮. 河北省一次回流暴雪的数值模拟[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3, 29(3): 8-14. |
[15] |
吴振玲,汪靖,赵刚,刘一玮,史得道. 天津地区一次大到暴雪天气的诊断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2, 28(6): 8-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