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秀英, 廖留峰, 王俊杰.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的滇西南短时强降水预报模型研究[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9, 35(2): 15-22. |
[2] |
林小红, 吴建成, 刘通易, 韩美, 郭弘, 柯小青. 三个典型登闽空心结构台风强降水分布差异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9, 35(1): 10-17. |
[3] |
郑石, 王冠, 林中冠, 关健华, 黄兴友. 1961-2013年中国强降水特征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8, 34(6): 102-107. |
[4] |
万瑜;曹兴;杨莲梅. 中亚低涡背景下中天山地区一次短时强降水过程中尺度特征[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8, 34(4): 1-10. |
[5] |
胡鹏宇, 徐爽, 陈传雷, 杨磊, 纪永明, 孙丽. 辽宁省3次暴雪天气过程雷达特征对比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8, 34(3): 18-27. |
[6] |
童金, 魏凌翔, 叶金印, 周昆, 袁松. 安徽省不同地形条件下汛期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7, 33(6): 42-48. |
[7] |
刘国强, 佟欣怡, 杨莲梅, 周雪英, 霍达. 巴州地区一次罕见短时强降水过程诊断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7, 33(6): 16-24. |
[8] |
马小会, 廖晓农, 唐宜西, 孙兆彬, 李梓铭. 北京地区重空气污染天气分型及个例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7, 33(5): 53-60. |
[9] |
李燕, 赛瀚, 刘静, 刘硕. 辽宁省短时强降水气候特征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7, 33(4): 56-63. |
[10] |
陈圣劼, 尹东屏, 李玉涛, 孙燕, 李超. 南京地区城郊降雨差异特征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6, 32(6): 27-33. |
[11] |
孙欣, 陈传雷, 梁寒, 杨青, 贺慧, 陆井龙, 赵明. 辽宁地区大暴雨环境场和物理量场合成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6, 32(5): 40-46. |
[12] |
朱男男, 刘彬贤, 孙密娜, 刘一玮. 引发渤海风暴潮一次江淮气旋北上过程诊断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6, 32(5): 10-17. |
[13] |
王囝囝, 黄振, 邹善勇, 刘晓初. 大连地区短时强降水天气特征及预报指标研究[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6, 32(4): 32-38. |
[14] |
高松影, 赵婷婷, 宋丽丽, 杨青, 韩卫东, 罗箭宇, 白华. 2013年7月辽宁省降水异常物理机制研究[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6, 32(4): 12-22. |
[15] |
李进, 丁婷, 孙林海, 钱维宏. 1998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暴雨过程大气低频扰动场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6, 32(4): 23-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