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徐士琦, 梁洪海, 傅帅, 胡轶鑫. 1951-2015年吉林省蒸发量变化特征[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8, 34(3): 71-77. |
[2] |
李丽光, 王宏博, 赵梓淇, 赵先丽, 陈力强. 2010-2014年《气象与环境学报》期刊评价指标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6, 32(5): 165-168. |
[3] |
牛建龙, 葛广华, 王家强, 彭杰, 王煜东, 郝璐. 1961-2010年塔里木灌区蒸发皿蒸发量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6, 32(3): 71-76. |
[4] |
赵福年,王莺,张龙. 1960—2009年石羊河流域气候变化特征[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4, 30(5): 131-140. |
[5] |
朱红蕊,刘赫男,张洪玲,尹嫦姣. 1971—2010年黑龙江省蒸发量气候变化特征[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3, 29(3): 63-68. |
[6] |
白松竹,李焕,田忠峰. 阿勒泰地区气温日较差的气候变化特征[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2, 28(2): 77-80. |
[7] |
郑皎, 王继红, 李华伟. 蒙自地区蒸发折算系数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1, 27(1): 45-47. |
[8] |
林苗青, 杜勤博, 翁武坤. 1957—2009年南澳蒸发量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1, 27(1): 40-44. |
[9] |
李德平,程兴宏,于永涛,曹海维,李栋,许仕清. 北京地区三级以上污染日的气象影响因子初步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0, 26(3): 7-13. |
[10] |
黄慧君,王永平,李庆红,. 气候变暖背景下洱海水面蒸发量的变化及影响因素[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0, 26(1): 32-35. |
[11] |
黄艇,宋煜,肖韶荣,盖晓波. 2007年冬季大连市区气溶胶垂直剖面特征[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9, 25(4): 31-35. |
[12] |
于文颖,周广胜,赵先丽,谢艳兵,贾庆宇. 大兴安岭林区火灾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9, 25(4): 1-5. |
[13] |
刘昭武王凤娇牛丽玲王立静. 滨州沿海蒸发量与海盐产量的关系研究[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9, 25(1): 31-34. |
[14] |
阎琦崔锦吴艳青常国旭. 辽宁区域性春旱的大气环流及影响因子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8, 24(6): 29-33. |
[15] |
王建勋,胡云喜,朱建雯. 1961-2000年新疆阿拉尔垦区蒸发量的变化特征[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8, 24(5): 29-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