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与环境学报 ›› 2011, Vol. 27 ›› Issue (6): 56-65.doi:
李延江1 王新龙2 居丽玲1 龚宇3 边清河4 卢宪梅1
LI Yan-jiang1 WANG Xin-long2 JU Li-ling1 GONG Yu3 BIAN Qing-he4 LU Xian-mei1
摘要: 利用2005—2010年卫星云图FY-2E、海岸带—海区出现的28次大雾天气资料和2008-2010年海岛站资料,依据大气状态方程、热力学原理,在MICAPS 3.0系统下,应用云图与同步探空、地面雾区叠加图、温度场逆温层剖面及TBB值与海面温度比较,估算雾区面积、高度及秋、冬季雾区温度垂直递减率。结果表明:在环渤海地区特定的环流背景下,红外云图和可见光云图监测到的雾区分别在大连、烟台及天津一带由轻雾转为大雾,沿海岸带向北发生发展,雾区垂直厚度为400—600 m, 递减率为0.02-0.04℃/100m,渤海东西向温度差值为1—2℃,南北向为3—5℃;辐射雾对应弱高均压场,平流雾对应弱低压均压场;低云覆盖雾区浓雾加重,轻雾被低云叠加使得能见度降低;平流雾被锋面抬升后混合到低空水汽输送带之中,对后期降雪(水)具有指示作用。在2009—2010年海区—海岸带大雾天气预报及预警信号升级应用中效果显著,可为海岸带大雾预报因子选取及预报监测业务流程的改进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