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杨国栋.中国东部地区物候季节划分的初步探索[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1983(1):69-76. [2] 陈效逑,曹志萍.植物物候期的频率分布型及其在季节划分中的应用[J].地理科学,1999,19(1):21-27. [3] 陈峪,姜允迪,陈鲜艳. 气候季节划分(QX/T 152 -2012)[S].北京: 气象出版社,2012. [4] 陈峪,赵琳,何海,等.气候季节划分(GB/T 42074-2022)[S].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2020. [5] 林蔚,孙秀宝,任国玉,等.季节划分和变化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24,43(4):826-840 [6] 范思睿,范广洲,董一平,等.青藏高原四季划分方法探讨[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11,31(2):1-11. [7] 徐晓,肖天贵,麻素红.西南地区气候季节划分及特征分析[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10,30(1):35-40. [8] 郑红,王艳秋,苍蕴琦.哈尔滨的四季与季节划分指标的探讨[J].黑龙江气象,2001(3):32-33. [9] 程玉琴,尤莉,朱宇,等.赤峰市气候季节划分方法及应用[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7,31(4):173-177. [10] 张东海,白慧,周文钰,等.气候季节划分标准在贵州地区的适用性分析[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14,34(4):78-82. [11] 尤莉,古月,程玉琴,等.内蒙古气候季节划分标准(DB5/T 1761-2019)[S].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2019. [12] 史继清,周刊社,张东东,等.西藏地区一种新的四季划分方法[J].干旱区地理,2024,47(5):773-784. [13] 姜晓艳,张菁,高杰,等.沈阳地区农作物生长季热量资源变化特征[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1,27(2):19-24. [14] 孙立德,梁志冰,马成枝,等.农业气象服务手册[M].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15] 陶珊慧 赵圣军 安玉鑫,等.黑龙江省帽儿山2—5月份气温变化对雀形目鸟类迁徙时间的影响[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20,48(11):80-83. [16] 李长青,刘力威.辽宁自然物候统计分析[J].辽宁气象,2004(2),44-46. [17] 侯亚红,息涛,张蕊,等.辽东枫叶变色气象条件分析和气象指数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9,35(16):112-121. [18] 张耀存,王东阡,任雪娟.东亚高空温带急流区经向风的季节变化及其与亚洲季风的关系[J].气象学报,2008,66(5):707-715. [19] 张萌萌,赵春雨,房一禾,等.基于新气候态背景的中国东北地区气候变化评估与预测研究[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3,39(4): 95-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