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吴春英, 刘多文, 钟博, 蒋婷婷, 于蕙箐, 陈佳美, 高燕. 基于数值预报模式的乡镇温度预报方法研究[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9, 35(1): 108-112. |
[2] |
王叶红, 赵玉春. 不同背景场误差样本模拟方案对数值预报的影响--以“苏迪罗”台风为例[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8, 34(6): 11-23. |
[3] |
唐淑敏, 马杰良, 殷佳研, 陆其峰, 官元红, 蔡僖, 唐维尧, 朱柳桦. FY-3A MWHS资料同化对湿度场预报影响评价的试验研究[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8, 34(5): 142-148. |
[4] |
贾旭轩, 田莉, 陆井龙, 杨扬. 误差订正在辽宁地区冬季温度预报中的应用[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6, 32(4): 139-143. |
[5] |
陈超君 李俊 王明欢. 2013年汛期华中区域业务数值模式降水预报检验[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5, 31(2): 1-8. |
[6] |
王开燕,邓涛,邓雪娇,李海洋, 赵小伟,祁秀香. 灰霾数值预报系统对不同天气型过程数值模拟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4, 30(5): 21-26. |
[7] |
张晶,姚文,何晓东,吴福杰,赵晓川,王东. 营口地区数值预报降水产品定量检验和预报指标研究[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4, 30(1): 30-35. |
[8] |
肖明静,盛春岩,石春玲,隋明,荣艳敏. 2010年汛期多模式对山东降水预报的检验[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3, 29(2): 27-33. |
[9] |
李得勤,陈力强,周晓珊,杨森,王恕,崔锦. 风电场风速降尺度预报方法对比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2, 28(6): 25-31. |
[10] |
周晓珊,崔锦,王连仲,陈力强,杨森. 东北冷涡数值预报系统建立与业务应用[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2, 28(5): 1-. |
[11] |
张宁娜,黄阁,吴曼丽,梁寒,盛永,刘桂英. 2010年国内外3种数值预报在东北地区的预报检验[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2, 28(2): 28-34. |
[12] |
崔锦, 周晓珊, 陈力强, 张爱忠, 杨森, 阎琦. 利用WRF模式制作东北地区冬季降水相态预报[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1, 27(6): 1-6. |
[13] |
杨洪斌,邹旭东,张云海,汪宏宇,刘玉彻. 城市空气污染二氧化硫数值预报中的背景值对比研究[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0, 26(5): 69-72. |
[14] |
陈传雷,阎琦,吴艳青,乔小湜,魏红,方斌. 2009年7月辽宁3次局地短时暴雨过程对比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0, 26(4): 12-16. |
[15] |
王炜,卢雪翠,解以扬. 雾的标准化危险性指数计算方法及其应用[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0, 26(1): 16-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