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陈培章, 陈道劲. 兰州主城臭氧污染特征及气象因子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9, 35(2): 46-54. |
| [2] |
董贞花, 齐伊玲, 孔海江. 河南省三次重污染过程的对比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9, 35(1): 18-25. |
| [3] |
项程程, 柴曼. 辽宁城市PM2.5时空变化聚类及其气象影响特征[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9, 35(1): 35-44. |
| [4] |
田磊, 裴琳, 陈宇罡, 夏江江, 汪翔. 1970—2015年蚌埠地区霾日气候资料重建及时空变化特征[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8, 34(5): 39-46. |
| [5] |
胡晓, 徐璐, 蒋飞燕, 俞科爱. 宁波地区不同季节不同强度霾天气变化特征[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8, 34(5): 31-38. |
| [6] |
李顺姬;李红;陈妙;曹泽磊;黄宇广;李澍. 气象因素对西安市西南城区大气中臭氧及其前体物的影响[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8, 34(4): 59-67. |
| [7] |
任景全;郭春明;王丽伟;李建平; 刘玉汐; 李琪. 1961—2015年吉林省霜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8, 34(4): 119-125. |
| [8] |
吴刚哲;严金哲;任国玉;索南看卓. 朝鲜中西部地区春季植被覆盖度与气候因子的关系[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8, 34(4): 112-118. |
| [9] |
王晓立, 王恬茹, 杨萌, 张娜, 鲁丹, 徐太安. 潍坊市地面水汽压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8, 34(3): 78-85. |
| [10] |
李琛, 郭文利, 吴进, 金晨曦. 北京市夏季日最大电力负荷与气象因子的关系[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8, 34(3): 99-105. |
| [11] |
林毅, 李倩, 张凯, 李岚, 齐昕, 林中冠, 林松, 张运福. 气象条件对辽宁省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影响研究[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8, 34(3): 106-111. |
| [12] |
毛卓成, 马井会, 瞿元昊, 余钟奇, 周广强, 许建明. 2015年上海地区空气质量状况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8, 34(2): 52-60. |
| [13] |
刘海龙, 邹旭东, 杨洪斌, 张云海, 汪宏宇, 刘玉彻. AERMOD模型在葫芦岛市的应用研究[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8, 34(2): 107-112. |
| [14] |
廖玉芳, 张剑明. 湖南省雨季与中国南方地区不同雨期相关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8, 34(1): 69-81. |
| [15] |
杨丽萍, 冯旭宇, 闫伟兄, 郭晓丽, 秦艳, 贾成朕. 极端气温变化对内蒙古地区榆树物候期的影响[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7, 33(5): 97-102. |